清朝人的辫子有多丑-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清朝辫子 (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臭)
近年来,清宫剧火了起来,提起清宫剧,其中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就是女子的旗袍、旗头与清朝最具标志性的发辫了,清朝的发辫是不分阶层的,清军在入关时就强迫民众剃发留辫,如果不从格杀勿论,其实清宫剧中的发辫部分缺...
最近刷清宫剧,是不是总觉得清朝男子那条大辫子挺帅的?其实啊,清朝的发辫压根不是剧里那样,真实历史里,那辫子丑得让人不敢细看,咱们都被清宫剧骗了好多年!清军入关时就逼着大家剃发留辫,不从就砍头,可剧里演的和实际差十万八千里。
清朝嘛,是女真族建立的。早期满族人可不是剧里那种大辫子,他们信萨满教,觉得头发里藏着灵魂,但又天天在山里打猎,头发太碍事,就留一小撮编成小辫子,方便干活。后来建了清朝,这习惯也带下来了。

清宫剧里男演员总梳着阴阳头,其实那是清朝后期才有的。前期叫“金钱鼠尾”,啥意思呢?就留头顶一小撮头发,编的辫子特别细,细得能穿过铜钱中间那个方孔,想象一下,那得多小一撮头发啊!
当时剃头管得可严了,头顶留的头发不能超过一枚铜钱,超了?直接砍头!为啥这么狠?因为剃发易服就是要磨掉汉人的骨气,跟明朝的老传统对着干,冲突肯定少不了。

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天天琢磨咋才能在中原坐稳江山。最后他想出一招:全国推行“剃发易服”,限十天之内必须换发型、改穿满服,不然就收拾你。这命令一下,多少人为了保命,只能剃掉留了几十年的头发。
清朝的蓄发标准还老变。乾隆时期第一次放宽,后脑勺留的头发从铜钱大小变成巴掌大;到了嘉庆,又扩大到整个后脑勺。到了清朝末年,管得更松了,年轻姑娘甚至还能留刘海,辫子也越编越粗。
古人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比命还重要,谁敢随便剃?那为啥清军非要让大家剃发易服呢?
说白了,跟“文化自信”有关。满族是少数民族,多尔衮心里清楚,自己民族的文化底蕴比不上中原,怕被汉人同化,所以强制剃发易服,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保护自己的文化。
不过清朝统治这么多年,大家也慢慢习惯了辫子,日子过久了,就像被温水煮的青蛙,麻木了。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新思想进来,人才开始反抗,剪掉那根拖了几百年的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