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应劭传-原文及译文-节选自应劭传 (后汉书·应劭列传翻译)
后汉书,是由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主要记述了东汉195年的史事,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后汉书...
《后汉书》是南朝宋的范晔编的纪传体史书,属于“二十四史”之一,跟《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主要记的是东汉195年的事儿。今天咱们来看看《后汉书·应劭传》的原文和译文,一块儿了解下这位东汉学者。
《后汉书·应劭传》原文及翻译
应劭字仲远。年轻时候就特别爱学习,书读得多,见识也广。汉灵帝的时候被举为孝廉,后来被召去做了车骑将军何苗的掾吏。中平二年,汉阳那边有个叫边章、韩遂的贼人,跟羌胡勾着一起作乱,向东打进了三辅地区。当时朝廷派车骑将军皇甫嵩去西边讨伐他们。皇甫嵩请求调发乌桓族的三千人马。北军中候邹靖上书说:“乌桓兵少力弱,不如公开招募鲜卑人。”这事儿交给四府讨论,大将军掾韩卓提意见,觉得“乌桓兵本来就少,还跟鲜世世代代是仇敌,要是乌桓人被调走打仗,鲜卑人肯定趁机偷袭他们的老家。乌桓人听说了,肯定又得放弃军队回去救家。这不光没好处,还会影响三军的士气。邹靖住在边境附近,最了解那些人的套路。要是让邹靖招募五千鲜卑轻骑兵,肯定能打退敌人。”应劭反驳他说:“鲜卑人远在漠北北边,跟狗羊一样成群结队,没有统一的头儿,也没有固定的住处,天性就贪婪残暴,不讲信义,所以老来侵犯边塞,一年到头没安生日子。只有到了互市的时候,才装得服服帖帖。他们就是看上咱们的宝贝东西,不是真怕咱们的威风、感咱们的恩情。算计得逞、好处拿到手,转眼就又来祸害。臣觉得可以招募陇西那些羌胡里头安分守己、不背叛的人,挑出其中精壮勇敢的,多给他们点赏赐。太守李参这人沉着有谋略,肯定能用赏罚激励他们豁出命去干。”韩卓又跟应劭你一言我一言地辩论了好几个来回。最后皇帝下令让百官都到朝堂开会,大家都听了应劭的。中平三年,应劭被推举为高第,又升了官。中平六年,拜为太山太守。初平二年,黄巾军三十万人打进了郡里。应劭带着文武官员接连跟贼人打了几仗,前后杀了敌军几千人,抓了老弱俘虏一万多,还缴获了两千辆辎重车,贼人都退走了,郡里总算安定了下来。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和他儿子曹德从琅玡来太山,应劭派兵去接他们,结果还没到呢,徐州牧陶谦向来恨曹嵩的儿子曹操老打他,就派轻骑兵追上曹嵩、曹德,在郡界把他们给杀了。应劭怕曹操找他算账,扔下郡城逃到了冀州牧袁绍那儿。建安二年,皇帝下诏让应劭当袁绍的军谋校尉。这时候刚迁都到许昌,以前的典章制度都没了,书也剩得不多。应劭挺感慨,就把自己知道的事整理了整理,写了本《汉官礼仪故事》,朝廷的制度、百官的规矩,好多都是应劭定的。还写了《风俗通》,用来分辨东西的类别和名字,解释当时人搞不懂的事儿。文字虽然不够文雅,但后人佩服他学问广博。他写的书加起来有一百三十六篇。还给《汉书》做了集解,当时都流传开了。后来在邺地去世。
(节选自《后汉书·应劭传》)
译文:
应劭字仲远。少年时好学,博览多闻。灵帝时被举为孝廉,召任车骑将军何苗的掾吏。中平二年,汉阳贼边章、韩遂与羌胡一起为寇犯边,向东侵入三辅,当时(朝廷)派车骑将军皇甫嵩向西讨伐他们。皇甫嵩请求调发乌桓族三千人(配合作战)。北军中候邹靖上书道:“乌桓之兵势弱,应公开招募鲜卑。”事情下到四府讨论,大将军掾韩卓提议,认为“乌桓兵少,而与鲜卑世代为仇敌,如果乌桓被征调,那么鲜卑一定会袭击他们的家园。乌桓听说了,一定又会放弃作战回去救援。不只是对事情没有益处,而且还影响三军的情绪。邹靖住在边境附近,了解他们的虚伪欺诈。如果让邹靖募鲜卑轻骑五千,肯定有破敌的效果。”应劭反驳他道:“鲜卑远在漠北,像狗和羊那样结成群,没有君长的统帅,没有定居的房屋,而且天性贪婪残暴,不讲信义,所以数次进犯边塞,而且从不安宁。只有到了开互市的时候,才来归服。他们只是想得到中国的珍宝财物,并不是因为害怕威严和怀念恩德。计谋得逞、要求满足后,转过身便又为害。臣觉得可以招募陇西羌胡中能够遵守善行而不背叛的人,挑选其中精锐勇敢的人,增加对他们的赏赐。太守李参沉静而有谋略,必能通过奖励让他们效死力。”韩卓又与应劭互相反复辩论。于是(朝廷)诏令百官齐聚朝堂,(大家)都同意应劭的看法。三年,应劭被推举为高第,再次升迁,六年,拜太山太守。初平二年,黄巾军三十万人攻入郡界。应劭召集文武连续与贼(指黄巾军)交战,先后斩首数千个,获俘虏老弱万余人,辎重二千两,贼兵于是全都退走,郡内得以安宁。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和儿子曹德从琅玡进入太山,应劭派兵迎接他们,未到时,徐州牧陶谦素来怨恨曹嵩的儿子曹操数次攻打他,就派轻骑追击曹嵩、曹德,并把他们杀死在郡界。应劭害怕曹操杀来,弃郡投奔冀州牧袁绍。建安二年,皇帝下诏拜应劭为袁绍军谋校尉。这时刚迁都许昌,旧的典章全没有了,书籍记载保存很少。应劭感慨叹息,于是搜集整理所见所闻,著《汉书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是应劭所设计创立。又撰写了《风俗通》,来辨别事物的类别及名称,解释当时世俗的疑惑。文字虽不够典雅,但后人佩服他的广博见闻。他的著述共有一百三十六篇。又作了《汉书》集解,在当时都得以流传。后来在邺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