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披汶·颂堪为政举措有哪些-他都做出哪些成就 (銮披汶·颂堪汉名)
为政举措政治领袖权威在1939年和之后,披汶建立了对领导的崇拜,他展现出一种宣传的才华,他明白大众媒体的力量,披汶保持着新闻审查,他是第一位广泛使用政府垄断电台广播来赢得民众支持的公众人物,披汶的口号...
政治
领袖权威
1939年之后,披汶开始搞个人崇拜,挺会玩宣传那套,他知道大众媒体的力量,搞新闻审查,还是第一个用政府垄断电台广播拉拢民众的公众人物。他的口号满街都是,报纸广告牌上都是,广播里天天循环,想躲都躲不掉。披汶还通过泰国国家广播电台的“乃曼”、“乃空”这些谈话节目,在广播里跟民众聊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想法。跟以前不一样,他那个时代搞“大众平等”,不管你乐意不乐意,都得参与国家生活,连最琐碎的日常都不例外。
《僧人条例》
暹罗政体变了,僧伽管理制度理论上也得跟着改。当时有些僧侣觉得待遇不平等,想搞民主平等,披汶上台后,1941年就出了《僧伽法》,搞了个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僧伽体系,把僧伽事务的管理权交给宗教委员会,这样僧王就垄断不了领导权力了,挺符合民党宪政体制的。这法令也算披汶民主思想的体现,但好景不长,分权式的僧伽体系让大宗派和法宗派之间的利益矛盾更激烈了。
文化
文明开化运动
反外国、排外的立场没变,但政府搞的西化运动跟立场有点矛盾。披汶留学回来,是现代化倡导者,特看重国家形象,甚至觉得跟国家利益挂钩。他本人挺嫌弃旧时代那些陋习,1939到1942年间搞了12个文化命令,想给泰民族灌点精神食粮,还要让大家觉得“新鲜”。披汶鼓励大家爱国、排外、爱佛教超过命、知道国歌国旗、见国旗要敬礼、懂时事、合理安排衣食起居,还说要用民族语言。穿着上,他让男人穿西装上衣,女人穿裙子衬衫。新年改成西方的1月1日,不是传统的4月1日;国庆日定成6月24日。生活习惯上,他强调卫生健康,让大家用刀叉吃饭,别用手抓;非用手抓也得认真洗手指;还要求科学饮食,多摄入维生素和蛋白质。社会风气上,不让随地吐痰,要讲礼貌、尊重女性,成年男子得为家庭负责。披汶觉得这么做有必要,因为要让全世界看到泰国是个现代国家。1942年他废了爵位,觉得爵位会滋生特权。他还推广平等的礼貌用语,比如“我、你、是、否、谢谢、对不起”,取代过去带等级的同类用语,“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算是深入人心了。他还强调公共意识,别在公共场合做损人的事,不许吵闹涂鸦。女性地位问题上,他坚决反对一夫多妻制,还专门立法保障女性权益。文学方面,他定了“道德规范”:不让写开放的、过激的男女感情小说,也不许发反泰人民族国家建设的文章,结果高·索朗卡娘、蒙拉查翁、克立·巴莫、西巫拉帕这些作家都抗议了。
外交
泰法战争
1940到1941年,泰国“育瓦冲军事运动”见效了,跟法国在支那的战争在很多方面挺让人满意的。1940年11月,泰国人入侵了有争议的老挝、柬埔寨领土;12月2日,日本最后调停,说如果泰国只要湄公河西岸的老挝,日本就支持泰国,但维希法国还是不愿割地。英国也调停了,同样没用。1941年1月9日,泰国军队在飞机炮兵掩护下打进柬埔寨,很快占了诗梳风省。但泰国海军栽了,1月17日早上,法国海军分遣队以轻巡洋舰“拉莫特·毕盖”号为首,在泰国第三大岛强岛附近,对锚着的泰国军舰突然袭击,法国舰队几乎没损失,两小时就干掉了泰国海军主力。强岛海战6天后,日本逼法属印度支那当局接受“调停”,还派60多艘军舰开进暹罗湾给法国示威。5月9日,泰国总理府顾问旺范蒂亚卡拉亲王跟维希法国驻日大使、法属印度支那总督,在西贡的日本巡洋舰“名取”号上签了停战协定,法国把湄公河以西的老挝全境、北纬14度以北、洞里萨湖以西的柬埔寨领土割给泰国。法国和日本、日本和泰国同天也达成政治谅解,泰国保证跟日本友好、发展经济合作,不跟其他国家签针对日本的经济或军事协定。但披汶这人挺善变,后来又想找西方人保护。
排华政策
披汶政府政策里特别狠的是经济民族主义,搞“泰人的泰国”。这事儿 partly 因为乡村经济还是不景气,华裔又垄断了商业,还老往中国汇钱,泰国损失大。另一方面是暹罗华人民族主义抬头,尤其是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泰国华人搞反日游行,破坏了泰国中立(日本当时是泰国主要贸易伙伴)。反华活动就爆发了,加上銮·威集在演讲里拿希特勒对付犹太人暗示怎么对付华人,泰-华关系更僵了。政府控制了盐、烟草、石油、大米生意,跟华人抢生意,很多职业不让华人干。新法令大幅增加了商业阶级税收,所有外国人都要交外侨登记费。披汶觉得:国家得干预经济,才能改变大多数农民和工人的命运。文化上强行规划,比如取消少数民族语言报纸(华文报刊从10家减到1家),规定华人教师必须学满四年泰语才能任教,泰语考试不通过还得延长学习时间。没人被政府蒙在鼓里,因为政府觉得反华是建“泰人的泰国”最重要的前提。披汶还在泰语里吸收各少数民族语言和外来语,把原来的5个元音、13个辅音简化掉,只留29个元音和31个辅音,大力推广泰语现代化。
社会
改善民生
披汶1939年新年讲话里说:“现政府及我本人主要关注的是,怎么给国民提供就业机会,还有比其他国家更高的生活水平”。1940年,他组建了社会福利局,归总理办公室管,负责国民卫生、体育、住房、营养这些福利。1941年,出了《失业者救助法》和《乞丐收容法》,前者规定政府给身体好的失业者找工作,后者规定政府收容孤寡残障,严禁健康人乞讨。1942年,又出了《土地分配法》,把新开垦的地分给失业者种。他还鼓励各种自我雇佣活动,就像西方小孩送报纸赚零花钱一样。可惜后来打仗,披汶很多民生工程成了纸上谈兵。
转折点
平静的自我政变
考虑到1949年宪法给国王的权力,政变小组挺担心国王普密蓬·阿杜德1951年底回来。屏·春哈旺又在11月29日发动政变,恢复1932年宪法,改成一院制,重新颁布1933年《反共法案》,清洗政府文官(这导致披汶对政变团不满),还搞党禁。1952年2月26日选举,披汶胜选,众议院民选议员里政府派85席,中立派9席,反对派29席。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宪法废了“军人和在职文官不得参政”的规定,军人占了被任命议员中的106席,文官只有17席。这部宪法让披汶不乐意看见,内阁里全是政变团的军政高官(比如帕敖、沙立),披汶觉得很难驾驭。
政治环境
新宪法严格限制君主权,从这时候起,国王和披汶就利益冲突大了。披汶时代初期,泰国政治骚动又活跃起来,知识分子生活也复兴了。活跃主要集中在朱拉隆功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有些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这环境下,吉·普米萨和一些社会评论家靠批评政府成名,虽然公开政治行动风险挺大。工人运动在自由泰时期重组后,在披汶时代很活跃,披汶还组织了泰国全国工会大会支持他们对工资不满,但他希望工人通过跟企业商讨或向政府提意见,而不是罢工。
经济发展
泰国经济发展挺快,每年4.7%的增长率,局势稳定,泰铢也稳,大概20泰铢兑1美元。1951到1957年,泰国拿到1.49亿美元经济援助和2.22亿美元军事援助(条件是披汶政府在国际上反共)。经济援助还包括扩建曼谷港口,改进公路铁路交通。披汶政府还积极投资耗资大的动力工业、交通运输、水利灌溉等基建,比如改造了曼谷、武吞里两大电站,让泰国供电能力从1946年的3000万度增到1.8亿度。当时知名经济学家把这时代叫官僚资本主义时期。但披汶1952到1956年对华禁运非战略物资、垄断大米贸易,给泰国造成不小损失。1954年10月,披汶出台《鼓励工业发展条例》,成立了一百多家国企,为工业化打基础,大批基建兴建、运输成本降低,促进了稻米出口,也改善了泰国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