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探究三国时期的假节钺礼仪 (探究三国时期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政治与军事活动频繁,许多制度与礼仪也随之发展与变化,其中,假节钺的礼仪作为一种特殊政治与军事授权形式,在这一时期展现出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假节钺的起源与意义,节钺,作为古代帝王...

admin

三国那会儿,魏蜀吴三家鼎立,天天不是打仗就是搞政治,各种规矩、礼数也跟着变来变去。这里面有个挺有意思的玩意儿,叫“假节钺”,听着就挺唬人,其实就是一种特别的政治军事授权,当时可重要了。

先说说这“假节钺”是啥意思,咋来的。“节钺”这东西,古代皇帝给心腹大臣的,差不多就是权力的象征,拿着它,就能替皇帝发号施令,管军管政。到了三国,“假节钺”就更实在了,就是皇帝临时把节钺给将军,让他出去打仗或者办大事的时候,有皇帝一样的绝对权力。这里的“假”,可不是“假的”,是“暂时给”的意思,用完了就得还回去。

礼仪的执行:

探究三国时期的假节钺礼仪 (探究三国时期的故事)(图1)

皇帝要是决定给谁“假节钺”,场面可不能太寒酸。首先得在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说说为啥要给,希望这人干成啥。然后,节钺得郑重其事地交到将军手里。从接过那玩意儿开始,这将军就牛了,权限比一般官员大得多,说出去的话就是圣旨,没人敢不听。

假节钺的约束与限制:

不过啊,这“假节钺”看着权力大,其实限制也不少。首先,它一般就管特定那场仗或者某件任务,事儿办完了,权力立马收回去。其次,将军打完仗还得回来跟皇帝汇报,接受检查。还有啊,这权力也不是让你随便砍人玩儿的,主要是为了打仗的时候效率高,临时给个“尚方宝剑”,不是让你无法无天的。

假节钺的历史影响:

三国里不少牛人,比如诸葛亮、司马懿,都拿过“假节钺”。这也说明当时天天打仗,得灵活用人,各路诸侯也得靠这招来拉拢能人,指挥军队。通过这个授权,统治者能更顺当地打仗,也算是对手下的一种信任吧。


上一篇: 三国结束后的魏蜀吴国君与后裔命运解析 (三国结束后的历史) 下一篇:三国北伐-历史背景与战略目标 (三国北伐是打哪里)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