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的保卫十分严密-范姜张达又是如何成功刺杀张飞的 (主帅的旗帜叫什么)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范姜张达刺死张飞,难道张飞没有大帐卫士...
三国那会儿,曹魏、蜀汉、东吴打得不可开交,张飞作为蜀汉猛将,最后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范疆和张达手里。这事儿挺蹊跷的,张飞堂堂一员大将,大营里能没侍卫吗?范疆张达咋就成功刺杀他了?
要在大营里刺杀主将,本来挺难的,毕竟主帅身边人肯定多,一般人根本近不了身。那范疆张达是咋办到的呢?有人说他俩其实是张飞的侍卫,还管点后勤,这说法不对。演义里写得明白,范疆张达是张飞帐下“末将”,不是贴身侍卫。再说张飞醉酒那事儿,他俩提前也不知道,是派手下探查的,所以啊,他俩自己有军帐,就是管后勤的军官,不是张飞的贴身保镖。

也有人猜,张飞拉着侍卫喝酒,把营帐里的侍卫也灌醉了。这说法也有问题。张飞这人吧,嗜酒是嗜酒,但他有个特点——“傲下媚上”,说白了就是喜欢拍上级马屁,看不起底下的小兵。他和关羽正好相反,关羽对士兵还行,张飞可不行,让他跟侍卫喝酒?拉倒吧,而且军里条例也不允许。演义原文写的是张飞“拉着部将一起喝酒”,是“部将”,不是“侍卫”,所以当时张飞的侍卫根本没喝醉!
演义原文:却说张飞在帐中,神思昏乱,动止恍惚,乃问部将曰:“吾今心惊肉颠,坐卧不安,此何意也?”部将答曰:“此是君侯思念关公,以致如此。”飞令人将酒来,与部将同饮,不觉大醉,卧于帐中。

那范疆张达到底咋混进张飞大帐的?从原文看,他俩下决心刺杀后,先派手下探情况,正好听说张飞喝醉了睡大帐里。于是初更时分(晚上7-9点),他俩溜到张飞中军,门口侍卫还在呢,还盘问了。他俩就说“有机密重事要禀报”,侍卫居然就放进去了。这就有意思了,正常来说,张飞和部将喝醉了在睡觉,侍卫肯定得先通报一声,得到允许才能放外人进,咋这次直接就放了?
正常情况下,张飞和部将喝醉了酒,在大帐里休息睡觉,没有防身能力,侍卫肯定是需要查探一番,得到主帅的允许才会放外人进入,为何这次他们却并没有去通报张飞呢?难道范疆张达二人买通了他们?怎么可能!能做主帅侍卫的,一般都是心腹之人,要是范疆张达二人真的想花钱去买通他们,他们肯定是愿意举报这二人的,毕竟这样干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其实侍卫不去通报,八成是不敢去。跟张飞这么久,谁不知道他脾气?睡觉的时候把他吵醒,轻则臭骂,重则鞭子抽。再说范疆张达说的“机密重事”,不就是白天为置办白衣白甲挨打那事儿吗?白天刚挨完揍,晚上再去触霉头,侍卫才懒得掺和呢,让他们自己进大帐去挨骂吧!

就这么着,范疆张达摸到张飞床边,一刀结果了他。原文写的是“范、张二贼……诈言欲禀机密重事,直至床前……以短刀刺入飞腹。飞大叫一声而亡。”
张飞死前大叫一声,侍卫就没听见?范疆张达当晚就跑了,第二天大家才发现张飞死了,这说明侍卫没把消息传出去。难道他们不知道?肯定不是。那为啥?很可能侍卫也被范疆张达的人给干掉了。范疆张达去东吴的时候带走了十几个人,所以他们进大帐时不是孤身一人,带了几个高手。张飞一叫,他们同时动手,侍卫猝不及防,全被灭了。张飞本身武艺高强,身边本来也没几个侍卫,这也说得通。

演义原文:范、张二贼,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藏短刀,密入帐中,诈言欲禀机密重事,直至床前。二贼见张飞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飞腹。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张飞死前发出一声大叫,难道张飞的侍卫没有反应过来吗?范疆、张达二人可是当夜就平安离开了的,而大家是在第二天才发现张飞的死讯的。这其实就说明张飞的侍卫并没有将张飞的死讯扩散出去,是他们不知道吗?显然并不是,那是为何?很有可能张飞的侍卫也被范疆张达二人给击杀了。
范疆张达二人去东吴的时候带走了十几个人,所以他们来到张飞大帐时,并非孤身一人,而是带了几个高手的。当张飞遇刺,发出一声大叫时了,这些人同时动手,侍卫们猝不及防,被全部击杀!可见张飞当时身边的侍卫其实并不多,其实这也比较好理解,张飞本身就是高手,自恃武力,身边本就不需要多少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