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排名第一-这究竟是为什么-马超在-汉中王劝进表 (北京最好高中排名第一)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为什么是马超领衔...
三国那会儿,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打得热闹。今天咱聊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为啥是马超领衔向汉献帝上表呢?这事儿得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说起。
那时候刘备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自己当皇帝、恢复汉室的理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跟已经当魏王、加九锡的曹操掰掰手腕,显得自己不比他差。手下群臣一劝,刘备就顺水推舟,正式当上了汉中王,这算是蜀汉集团最风光的时候了。
当汉中王可不是小事,得让天下人都认可自己的“正统名分”。所以刘备手下的大臣们给汉献帝上了道《汉中王劝进表》。这份表太重要了,署名的都是蜀汉集团里地位最顶头的大臣,像赵云、魏延这种,直接用个“等”字就带过去了。

根据《三国志》里写,表上留名的大臣有: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
不过后世不少人挺纳闷的,不管在史书还是小说里,马超都不是蜀汉里最重要的大臣,怎么这次上表反而排第一呢?
首先,马超以前可是跟刘备、曹操、孙权一个量级的天下诸侯,还跟曹操打过仗,在西北一带威名赫赫。而且他刚归顺刘备没多久,在蜀汉内部其实有点尴尬——毕竟以前是对手。马超想表忠心,刘备也想安抚他,所以让他领衔上表,挺合理的。
其次,刘备当汉中王,主要目标就是北伐打曹操,那西北关中地区就是主战场。马超以前是西北最大的诸侯,在那边影响力很大。让他领衔上表,也能顺便拉拢一下西北的人心,让他们觉得“刘备是咱们这边的人”。

再一个,刘备自己当汉中王,其实没得到朝廷诏令,算有点“僭越”,这对他“汉朝维护者”的形象不太好,所以才要搞这个劝进表。那表上大臣的排名,就不能按蜀汉内部的地位,得按名义上的朝廷官位来排。马超以前是大诸侯,朝廷给他的官职可高了,什么徐州刺史、谏议大夫、偏将军、并州牧、都亭侯……在蜀汉群臣里,他名义上的官位最高,自然就排第一领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