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宽仁与安置-刘备如何对待投降的刘璋 (三国时期宽容的例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其中,蜀汉皇帝刘备如何处理投降的刘璋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通过查阅真实资料,揭示刘备在刘璋投降后的安置方式,一、刘璋的投降刘璋是益州刺史,统治着...
三国那会儿,天天打仗,你方唱罢我登场,挺热闹的。里面刘备和刘璋的事儿,一直挺让人琢磨的。刘璋当时管着益州,跟刘备没少打来打去。最后啊,到了公元214年,刘璋顶不住了,干脆投降了。这么一来,益州这块地儿,就归刘备了。
那刘备后来怎么安置刘璋的呢?翻翻《三国志》就能看到,刘备这人挺宽仁的,没对刘璋下死手。非但没惩罚,还给了他个名头,封了个“安乐公”,让他搬到荆州去住。搁现在说,也算给个面子,给条活路了。
其实啊,刘备这么做,不光是心善这么简单。他心里有盘棋呢。刘璋在益州待了那么久,肯定有不少老部下、老熟人。要是把刘璋逼急了,这些人万一闹起来,刚到手的益州可就不稳当了。这么一安置,刘璋那边的人心先稳住了,省得再生事端。说白了,这是先安内,再图发展嘛。
回头看看这段事,还挺能看出刘备这人不光会打仗,脑子也挺活络的。该狠的时候狠,该软的时候也软,政治手腕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