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曹丕去世后-为何曹氏宗亲再也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曹丕死了之后)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九,记载,冬十月乙卯,汉帝告祠高庙,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王三上书辞让,乃为坛于繁阳,辛未,升坛受玺绶,即皇帝位,燎祭天地、岳渎,改元,大赦,那么今天我们...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九》里写:“冬十月乙卯,汉帝告祠高庙,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王三上书辞让,乃为坛于繁阳。辛未,升坛受玺绶,即皇帝位,燎祭天地、岳渎,改元,大赦。”这段话说的是曹丕从汉献帝手里接过皇位的事儿。那问题来了,曹丕一死,曹家怎么就拦不住司马懿他们夺权了呢?
曹丕是曹魏开国皇帝,他爹是曹操,妈是卞夫人。早年间,大哥曹昂在宛城战死了,能接曹操班的,除了曹丕,还有曹植和曹冲。可惜曹冲命短,早早没了,所以曹操身边那些谋士,都盯着曹丕和曹植俩人。曹丕运气好,有司马懿、吴质这些能人帮衬,最后在抢家产大战里赢了曹植,成了魏王世子。
后来曹操走了,曹丕顺理成章当上魏王,黄初元年直接称帝。《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里记着:“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说白了,就是把汉献帝打发走了,自己坐上了龙椅。
曹丕当了皇帝后,估计是怕曹魏重蹈汉朝的覆辙——宦官和外戚乱政——所以下了道诏令:“宦官当官不能超过各署令”,“大臣们不准给太后上奏,太后娘家的人不能辅政,也不能随便封侯”。《三国志》里原话是:“九月甲午,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这话说得挺狠,就是要防着外戚。
除了防外戚,曹丕还盯着自家兄弟——藩王们。他规定藩王封地得换来换去,没权管地方,没兵带,身边还盯着眼线,跟坐牢差不多。你看曹植,黄初二年先被赶到安乡侯(今河北晋州),同年七月又挪到鄄城侯(今山东鄄城),黄初三年升了鄄城王,结果黄初四年又搬去雍丘王。这哪是封王,分明是流放啊。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还记了封王的事儿:“三月乙丑,立齐公叡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之庶子为亭伯。甲戌,立皇子霖为河东王。甲午,行幸襄邑。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癸亥,行还许昌宫。五月,以荆、扬、江表八郡为荆州,孙权领牧故也;荆州江北诸郡为郢州。”总之就是把曹家亲戚都分封了,但个个都没实权。
曹丕这么干,确实保住了曹魏不受宦官、外戚、藩王折腾,可也埋了雷——曹家宗亲手里没兵啊!结果司马懿一发动高平陵事变,曹爽那帮人根本扛不住。后来到了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儿子司马炎直接逼着曹奂禅位,曹魏就这么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