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的是一个州还是城-刘备借荆州孙权为什么要同意 (刘备借的是一把剑吗)
还不知道,刘备借荆州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元末明初,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剧烈,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农民们接二连三揭竿起义,以一次大规模...
刘备借荆州这事,网上吵得挺热闹的,到底是借了一整个州,还是一座城?其实啊,没那么简单。
东汉末年那会儿,皇帝昏庸,宦官当道,老百姓活不下去,农民起义一波接一波,黄巾起义一打响,乱世就彻底炸锅了,英雄豪杰一个个冒头。
“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
这话道出了谋士们的无奈,在那个乱糟糟的年代,想干成大事,光有本事不够,还得看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大佬,都是老天爷赏饭吃,本事大又会来事儿的主儿。

三国时期英雄豪杰
这些大佬啊,都有个决定命运的拐点,比如官渡之战让曹操站稳了脚跟,赤壁之战直接搞出了天下三分的架势。对刘备来说,荆州就是他的生死局。
都知道刘备的荆州是“借”来的,可这“借”,到底是借了个啥?整个州还是一座城?孙权为啥偏偏要借给他?
刘备借的荆州究竟有多大?
《江表传》里说,周瑜当南郡太守的时候,分了南边一块地给刘备。刘备觉得地太少,安顿不了老百姓,又跟孙权借了荆州几个郡。所以啊,刘备借的不是整个州,也不是一座城,是荆州的七个郡。
不过具体咋借的,说法还挺乱。有人说他本来想借南郡,后来借了荆州;也有人说南郡那四个城本来就没主儿,孙权压根儿没资格说“借”,不算数。但能肯定的是,借的是七个郡,没多没少。
刘备为啥死磕着要借荆州?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早就把荆州的战略意义说透了:北边能挡汉水,南边通南海,东边连着吴地,西边能进巴蜀。这地方,谁拿到谁就占了大便宜。
最早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刘表当上荆州刺史后,没带兵就单枪匹马去了,跟当地势力勾结,成了荆州之主。乱世里,荆州算得上是块净土,刘表重文教,养了不少人才。可他杀了孙坚,跟东吴结了仇,加上家里那帮大族势力瞎掺和,刘表只能忍着,错过了争天下的机会。
刘备投奔刘表的时候,刘表年纪大了,家里那帮人想扶小儿子上位,拉刘备来当枪使。刘备呢,趁机拉拢了刘表手下一堆人,还遇上了他这辈子最重要的谋士——诸葛亮。
《三国志》上写:“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其实诸葛亮早劝刘备干掉刘表,自己当荆州之主,但刘备没干。为啥?荆州势力太复杂,他不想当第二个刘表,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后来刘表想把荆州刺史的位置让给他,刘备也没接。

刘备与诸葛亮商议对策
这真不是刘备多仁义,是他看透了荆州的局势,不敢轻易动手。拿下荆州的关键,得有个能压住那些大族势力的狠角色。刘备只能等,等机会。
刘表一死,曹操立马打过来了。这对荆州那些大族来说是灭顶之灾,对刘备来说,却是机会。刘备赶紧跟荆州主要势力结盟,一块儿抗曹,虽然没成功,但刷了一波好感,成了老百姓眼里的“自己人”,为后来占荆州打下了基础。
曹操打赢荆州后,想一统天下,势力都摸到江东地界了,孙权慌了,赶紧跟刘备联手,赤壁一把大火把曹操烧跑了,天下三分的格局就这么定了。战后分地盘,孙权给了刘备荆南四个郡,但这四个郡地方小,被地方势力瓜分后,刘备能掌控的地盘没多少,还特别穷,没啥用。
荆州里,南郡的江陵和曹操的襄阳是两个要塞,尤其是江陵,西去益州的必经之路,控制荆州的军事重镇,位置太重要了。孙权要是占了江陵,西边的益州也能顺手拿走。可刘备困在荆南四个郡,肯定不满足,他想占江陵,但打不过孙权,硬抢肯定不行,万一孙刘联盟崩了,曹操就得利了。
所以刘备只能走“曲线救国”的路子,跟孙权“借”荆州。
孙权为啥愿意借?
刘备借荆州的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孙权当然知道刘备打的啥主意,肯定不乐意。刘备也没硬来,说咱们两分荆州?孙权没答应,琢磨了一年多。
周瑜手握兵权,还捏着孙策的儿子,对孙权威胁挺大。要是周瑜拿到江陵,绝对能扶孙策儿子上位,把孙权挤下去。不过周瑜本事大,给孙权赚了不少好处。周瑜一死,鲁肃接班,他觉得自己可能镇不住荆州,丢了面子上不好看,就跟孙权说:“要不把江陵借给刘备?一来能牵制曹操,二来让刘备去挡着,咱们省心。”孙权本来不乐意,可周瑜没了,鲁肃又不行,江陵迟早得丢。

周瑜被诸葛亮气死
更关键的是,刘备已经在江陵附近布了重兵,关羽守江陵,张飞守秭归,诸葛亮守南郡,刘备自己驻扎孱陵。东吴要是想打蜀地,根本过不去,蜀地又易守难攻,胜算太小。万一真跟刘备撕破脸,曹操肯定趁机捡便宜,最后两败俱伤,不值当。
与其斗得你死我活,不如顺水推舟,以后真要打起来,也有个缓冲的余地。还能多一个牵制曹操的盟友,孙权就同意了。刘备在荆州确实发展起来了,但荆州嘛,也就“有借无还”了。
说到底,刘备借荆州,哪是什么“仁义”,全是权衡利弊。他等时机、拉人心,慢慢把势力做大,最后才敢跟孙权“借”地。至于后来“有借无还”?那是后话了。

天下三分
自古以来打仗,哪天不是在算计?刘备能拿到荆州,全靠他沉得住气,会做人,最后才有底气跟孙权“借”地。孙权借出去的,也不只是地,是一份未来的麻烦,和一份制衡曹操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