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两大著名术士-虞翻和吴范结局分别如何 (东吴两大著名战役)
东吴有两个著名的术士——虞翻和吴范,前者名气大学问高结局却不太好,最终死于流放之地,后者虽然名气不大却得以在太史令官位上善终,两人都以占卜算演之类的方术称名于世,为什么结局大不相同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
东吴有两个术士挺有意思,虞翻和吴范。虞翻名气大,学问也高,最后却死在流放路上;吴范呢,名声没他响,倒是在太史令的位置上善终了。俩人都靠占卜算卦出名,结局咋差这么多呢?咱今天就来聊聊吴范这人。
虞翻的事儿之前说过,知道的人多,咱看看吴范到底是啥来头,有啥不一样。

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他这人挺神,研究皇帝怎么传位、怎么看天象风声这些门道,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被举荐为“有道”的人,去了京城,结果世道太乱,也没被用上。正好孙权在东南混得风生水起,吴范就投奔他,做了个小官。一有啥吉凶祸福的苗头,他就掐指一算,说得头头是道,结果好多都应验了,名声一下子就传开了。
那吴范都算准过啥事儿?比如打黄祖啥时候最合适;刘表大概啥时候死;刘备能拿下西川;关羽是诈降,最后能被抓;刘备最后肯定要跟吴国和好。
不过吴范这人吧,爱显摆,倒也不算坏,跟朋友处得还行,有始有终。他跟同乡魏滕关系特别好。魏滕有一次犯了事,孙权火气特别大,谁敢劝就砍谁。吴范跟魏滕说:“我跟你一块儿死。”魏滕说:“你死了也没用啊,干嘛跟着我一起送死?”吴范说:“我能眼睁睁看着你去死吗?”说完就剃了头发,把自己捆了,跑到宫门口,让守门的去通报。守门的吓坏了:“一通报就得死啊,我不敢!”吴范问:“你有孩子吗?”守门的说:“有。”吴范说:“你要是为我死了,孩子我养。”守门的说:“行。”就硬着头皮进去了。话还没说完,孙权就火了,拿起戟就要扔他。守门的赶紧退出来,吴范趁机冲进去,磕头磕得头破血流,又哭又喊。过了好半天,孙权消了气,魏滕的命保住了。魏滕见了吴范磕头:“爹妈生我养我,但救不了我。大丈夫交朋友,有你一个就够了,还要那么多干嘛!”
吴范虽然算准了不少大事,但自己的命却跟在京城时一样,总也抓不住。早先孙权还是讨虏将军的时候,吴范就跟他说江南有帝王气,哪年会有大喜事。孙权说:“要是真像你说的,就封你当侯。”后来孙权被魏国封为吴王,宴会上吴范凑过去说:“早先在吴郡我就说过会有今天这事儿,大王还记得吗?”孙权说:“记得。”让人拿过侯爷的绶带要给他戴上。吴范一看,孙权这是想拿这个搪塞以前的承诺,当场就挥手推开了。后来论功行赏,封吴范为都亭侯,诏书都快发下去了,孙权想起吴范对他藏私,气得把名字从诏书上划了。
孙权为啥觉得吴范吝啬呢?他让吴范当骑都尉兼太史令,好几次放低姿态问他秘诀,吴范愣是一点关键都没说。孙权从此就记恨上他了,所以才有前面赐爵又收回的事儿。
那为啥虞翻名气更大?虞翻是直接参与打仗,研究的是《易经》。他结局不好,主要是太敢说话,尤其孙权高兴得上头的时候,他非得泼冷水。吴范呢,没见他敢这么干,可孙权有时候确实做得不咋地。
跟吴范差不多的还有刘惇、赵达,都靠算卦出名。东吴咋有这么多术士?说白了,就是孙权自己就好这口儿。孙权听说赵达有秘籍,想要,赵达不给;问赵达女儿,还是得不到;最后居然把赵达的坟给挖了,这就过分了。帝王要的东西,这些术士咋不赶紧献上去换富贵呢?就像《吴录》里说的,吴范这人太会算计,孙权看重的就是他那点“术”,这“术”要是没了,或者别人学会了,或者孙权自己懂了,他也就没用了,所以他才不说。或者说,他就是得保持神秘感,没这神秘感,他还剩啥?
这也说明,这些东西虽然古人信,但终究是雕虫小技,真要封侯拜将,还得靠真刀真枪的军功。你想啊,像吴范算的那些事儿,将军谋士们不部署好,将士们不拼命往前冲,他那预测不都成泡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