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何不选择刘备-荀彧匡扶汉室却辅佐曹操 (荀彧为何不选武将)
荀彧心中想匡扶汉室,为何去辅佐了奸雄曹操,而不选择皇叔刘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于曹操,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乱世之奸雄,,就连我们的国粹...
荀彧一心想匡扶汉室,为啥最后跟了曹操,不选刘备?这问题估计不少读者都琢磨过,今天就来唠唠。
曹操这人,咱们听得最多的就是“乱世之奸雄”,连京剧里都是白脸曹操,这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反观刘备,大家总提他的“仁德”,还一直喊着匡扶汉室的旗号。那荀彧心里明明装着汉室,为啥偏选了曹操,不跟刘备呢?
荀彧作为三国顶级谋士,号称“王佐之才”,最早在袁绍那儿干过。但袁绍这人吧,看着热闹,其实不顶用,荀彧觉得他成不了大事,就果断从袁绍那儿跳槽,投了曹操。
当时曹操实力还不咋地,听说荀彧来了,高兴得直拍大腿:“这就是我的子房啊!”那一年,荀彧29岁。
荀彧也没辜负曹操,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他眼光毒辣,看得特准。比如早先就断定董卓成不了气候;帮曹操守老家,让他干掉吕布;劝曹操把汉献帝接过来(这招叫“挟天子以令诸侯”,荀彧出的主意);还举荐了郭嘉、荀攸、陈群这些牛人,个个都是魏国的顶梁柱;官渡之战最艰难的时候,是他硬扛着给曹操打气,最后帮曹操奠定了北方老大的地位。

荀彧给曹魏打下了江山,没他,曹魏估计都成不了气候。可惜啊,荀彧初心没变,曹操却变了。
建安十七年,曹操想当魏公、加九锡,一堆人跟着附和,就荀彧不干,他说:“咱们当初起兵是为了匡扶汉室,得守忠贞、懂退让。君子爱人以德,您这么干不合适。”这话把曹操惹毛了。虽然那次曹操没当上魏公,但心里已经对荀彧动了杀机。同年,荀彧生病留在寿春,曹操派人送了个空食盒过来。在古代,君主给臣子空食盒,就是“禄尽命绝”——意思是我用不着你了,你的活儿干完了。荀彧又气又急,最后只能服毒自尽。第二年,曹操就顺顺利利当上了魏公。
荀彧落得这么个下场,有人就问了:他既然想匡扶汉室,为啥不选刘备,偏选曹操呢?萌叔觉得有三个原因。
1、曹操最初也是想要匡扶汉室
荀彧一辈子就想着救汉室,看着天子遭难、百姓流离,他心里急,得找个人出来收拾局面。当时一堆人选,荀彧没选实力强的袁绍,反而投了曹操。虽然后世总骂曹操“奸雄”,但说实话,曹操早期是真想匡扶汉室的。他跟董卓斗、跟袁绍斗、跟袁术斗,斗来斗去统一了北方,把天下分成了三块。他自己也在《述志令》里说:“要是没我,不知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这人,有魄力、有脑子,一般人只看到他是“乱世之奸雄”,其实他也能当“治世能臣”。所以荀彧选了曹操,当时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

2、曹操起兵早,名声大
荀彧看董卓胡作非为,直接辞官回家了。后来曹操联合袁绍他们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荀彧正好在袁绍那儿待着。这次会战,他亲眼看着俩人表现:曹操虽然实力弱,但那股劲儿就不一样,有王者之气;袁绍呢,看着人多,其实中看不中吃,华而不实。再看看刘备?那时候刘备自己还在到处跑,靠公孙瓒罩着呢,连个地盘都没有。荀彧出山的时候,咋可能选刘备啊。
3、刘备并不代表汉室
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代,没错,但到他那会儿,家早就败了,中山靖王有一百多个后代,传到刘备这儿,真不算啥稀罕物。说到汉室宗亲,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那都是宗亲,可都是窝囊废。刘备虽然被曹操看重,但他自己没根据地,也代表不了汉室。反观曹操,汉献帝一直攥在他手里,这主意还是荀彧出的。说不定荀彧当时想的是“曲线救国”——先帮曹操平定天下,等天下安定了,再让他把权力还给汉献帝。所以他肯定不会选个实力弱、还是汉室旁支的刘备。

可惜啊,荀彧猜对了开头,没猜到结尾。历史总证明,人是会变的。曹操最后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或者说,他本来就是那样的人。不管咋说,荀彧为理想拼了一辈子,最后壮志未酬,人也没了,也挺无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