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隐士胡昭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国的另一位-孔明 (魏国隐士胡昭是哪里人)
三国时期,我国曾出现了两位智慧超凡、才华横溢的,孔明,一个是广为人知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另一个则是鲜为人知的魏国隐士胡昭,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胡昭,颍川人,今河南省禹...
三国时候,除了咱们熟知的诸葛亮,其实还有个“孔明”,叫胡昭,这人低调得很,知道的人不多,但本事真不差。

胡昭是颍川人,现在河南禹州,字孔明,比诸葛亮大了20岁,却比他多活了16年,活了89岁。这人一辈子隐居深山,不当官,史书上关于他的事写得不多,但就零星记载来看,脑子好使的程度,真不输诸葛亮。
他年轻那会儿,朝廷里外戚宦官乱成一锅粥,他从小读经史,学问大,尤其懂典史,字也写得好。二十岁出头就因为太有才被人夸,但他烦透了官场,不想被地方察举、公府辟召,就跑去冀州躲着,天天埋头研究经史和书法。
后来天下大乱,诸侯抢地盘,都抢着招人。袁绍听说胡昭厉害,降尊纡贵好几次请他出山,胡昭死活不去。跟袁绍接触几次,他看出这人爱嫉妒有才的,怕惹麻烦,赶紧偷偷跑了。果不其然,袁绍过几天就要抓他,胡昭早跟野鹤闲云似的,躲深山里去了。
曹操后来迎献帝到许昌,发“唯才是举令”,颍川很多人都投奔他。曹操也知道胡昭是个人才,派人请了好几次,胡昭还是不当官。曹操不放弃,又请,胡昭没办法去见曹操,说自己就是个山野村夫,只会种地砍柴读书,当官不是干这个的,让曹操别勉强。曹操看态度坚决,只好叹口气说“人各有志”,由他去了。胡索性搬到陆浑山(现在河南嵩县东北)躲清静。
陆浑山绵延三百里,住的都是穷苦百姓,散居着,孩子没书读,还老因为小事打架。胡昭看了,就开馆办学,教他们认字读书,讲道理。还劝大家别打架,慢慢这山里就少了斗殴的事。他威望高,教化得好,三百里山川都太平了不少。

胡昭办学出了名,世家子弟都来,最有名的是司马懿。司马懿是河南温县大族子弟,慕名来学。胡昭一看这小子聪明,有本事,以后肯定有出息,就倾囊相授。司马懿恃才傲物,跟陆浑的周生结了仇。周生知道胡昭走了,就纠集二十多人要杀司马懿。胡昭听说,赶紧追,翻山越岭,在崤山渑池截住周生,好说歹说,周生才没下手。司马懿这条命,是胡昭救的。
到魏齐王曹芳那会儿(240-249年),胡昭搬到宜阳(河南宜阳)。魏国大臣们好几次上书请他当官,他都拒绝了。嘉平二年(250年),皇帝又派人来请,结果这年胡昭病死了,才算完。
胡昭一辈子不当官,没像诸葛亮那样轰轰烈烈,但他办学教乡里,功劳不小。书法上,他跟钟繇齐名,“钟氏小巧,胡氏豪放”,当时士人都学他的行书,写的信啊什么的,都成了大家模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