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胡昭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与司马懿之间有何故事 (胡昭的故事)
胡昭汉末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齐名,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世人并称,钟胡,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生逢乱世的他虽然曾受邀出山,但却拒绝...
胡昭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隐士,也是书法家,跟钟繇、邯郸淳他们齐名。当时有说法叫“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俩人并称“钟胡”。这人吧,生在那乱世,别人都忙着争权夺利,他却一门心思躲起来写字,压根不想当官。
他叫胡昭,字孔明,比诸葛亮还大19岁,生在汉桓帝延熹五年(162年)。老家在颍川郡,那可是东汉的大郡,人口多、繁华得很,还出了不少能人,所以有“颍川多智谋之士”的说法,胡昭就在这么个地方长大的。
后来黄巾之乱乱起来,乱兵打到了颍川,胡昭就跑去了冀州避难。袁绍早就听说过他大名,想把他留在身边做事,胡昭没答应,转头就回了老家,继续过他的隐居日子。后来还在家乡开了学堂,教了不少学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司马懿了。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了汉献帝到许昌,当上了司空,开始到处招揽人。听说了胡昭的名声,就多次派人请他出山,还挺客气。胡昭本来不想去,但曹操这人吧,挺执着,软磨硬泡的,胡昭没办法,只好答应去见一面。
见了曹操之后,胡昭还是没答应当官,说自己就是个在野的书生,对军国大事一窍不通,没能力做官,求曹操让他回去。曹操看他态度坚决,就说“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勉卒雅尚,义不相屈”(出自《三国志·魏书》),还答应以后不再打扰他了。
胡昭就这么回了老家,没过多久又搬到了陆浑山里,彻底过起了避世的生活。平时种种地、陶冶陶冶情操,喜欢研究研究经籍,日子倒也自在。
这期间还发生过一件事。司马懿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同郡的周生,周生居然要杀他。胡昭挺看重司马懿的,听说这事儿,立马跑去救人,在崤山渑池一带找到了周生他们,求他们放过司马懿。周生一开始不答应,但胡昭哭得挺真诚,最后居然把周生感动了,司马懿就这么捡了条命。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跟刘备抢汉中,从各地抽了不少壮丁去汉中服役。陆浑县也在征人,老百姓都慌了,有个叫孙狼的就带着人造反,杀了县主簿。县长张固带着十几个吏役士兵,在胡昭住的地方周围,把留下的老百姓聚起来,总算稳住了局面。
孙狼他们打不过,趁着关羽打“襄樊之战”的时候,投奔了关羽。关羽封了他们官,还给了些士兵,让他们又回了北方。回来后他们想袭击张固,但张固住得离胡昭近,他们就约定“胡居士是贤人,不能动他的地盘”。结果胡昭那儿,因为他在,没受到战乱影响。
后来北方局势稍微稳定了点,胡昭又搬到了宜阳县。到了曹芳当皇帝的时候,骠骑将军赵俨、尚书黄休他们好几个人举荐胡昭,说他“天真高絜,老而弥笃。玄虚静素,有夷、皓之节。宜蒙徵命以励风俗”(出自《三国志·魏书·管宁传》)。朝廷就“公车特召”他,结果还没等动身,胡昭就在嘉平二年(250年)去世了,活了八十九岁。在那战乱的年代,这岁数可真够高的,比他小一辈的诸葛亮,这时候都去世十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