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波旁王朝第二任国王-路易十三的生平简介 (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路易十三,LouisXIII,1601年9月27日,1643年5月14日,法国波旁王朝第二任国王,1610年,1643年在位,亨利四世长子,生于枫丹白露,幼年由其母玛丽·德·美第奇摄政,1615年与同...
路易十三,1601年出生,1643年走的,法国波旁王朝第二任国王,在位33年。他是亨利四世的大儿子,生在枫丹白露。小时候他妈玛丽·德·美第奇替他管着事儿,1615年跟西班牙的小公主奥地利的安妮结婚了,俩人都还是孩子呢。
等路易十三自己开始掌权后,主要靠红衣主教黎塞留帮忙,法国开始搞专制统治。1627年打赢拉罗歇尔之围,这事儿算是个大转折点。
他当国王的时候,欧洲打了一场大仗,就是三十年战争(1618到1648),说白了就是法国波旁王朝跟哈布斯堡王朝(他们管着西班牙和德意志)最后掰手腕。最后法国赢了,哈布斯堡王朝霸了三百年,这下到头了,法国成了欧洲老大。
1643年5月14日,路易十三骑马掉水里,得了肺炎,人就没了。
路易十三是波旁王朝第一个国王亨利四世的大儿子,1601年出生,他妈是意大利托斯卡纳的玛丽·德·美第奇公主。他爹亨利四世是在打了三十年的法国宗教战争后才起来的,所以登基的时候贵族势力已经不行了。亨利四世本来是新教贵族,后来为了政治压力改信天主教,但总的来说还是偏向新教的。
那时候欧洲,西班牙虽然不行了,但底子还在,跟同属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抱团,还是压着法国一头。西班牙占了尼德兰南部,直接威胁法国北边,还想把已经独立的荷兰再吃回去。英国呢,是有点发展,但整体还是弱,国内宗教吵得厉害。亨利四世当时提了个“天然疆界”的口号,说白了就是想扩张地盘,打西班牙,当欧洲老大。
1610年,路易十三当上国王,他妈玛丽·德·美第奇开始摄政。太后这边的亲戚跟西班牙关系好,所以她搞亲西班牙政策,贵族势力又起来了。
1615年,太后做主,让路易十三跟西班牙公主安娜结了婚(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是奥地利那边的,所以安娜也叫奥地利的安娜),他妹妹伊莎贝尔嫁给了安娜的哥哥菲利普四世。但路易十三觉得太后这政策不对味,自己掌权后想改,可一直被太后压着。
1617年,路易十三派人把太后的心腹给暗杀了,太后吓得跑到了布鲁塞尔。后来有人调解,太后回了巴黎,但母子俩的疙瘩一直解不开。宫里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跟着路易十三的王党,另一派是跟着太后和国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的后党。
这次调解里,黎塞留冒尖儿了,让路易十三看上了,后来被封为枢机主教。黎塞留管内政的时候,就搞君主专制,权力都抓在国王手里。
1618年,欧洲打起来了,就是三十年战争。导火索是捷克人受不了奥地利的宗教压迫,造反了,他们把王位给了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巴拉丁选帝侯弗雷德里克。不过西班牙帮着奥地利,把捷克起义给压下去了。
之后奥地利和西班牙就趁机扩张,想压着欧洲新教势力打。德意志北部的新教诸侯和荷兰这些国家都慌了。法国一开始没直接派兵,而是给丹麦、瑞典送钱,让他们去打神圣罗马帝国,顺便削弱奥地利。
等丹麦,尤其是瑞典在德国打得正欢的时候,法国又在外交上孤立他们,想保持中欧的平衡。后来奥地利让华伦斯坦当军队统帅,瑞典被打败了,眼看奥地利要占上风,法国这时候宣布出兵了。
等奥地利和瑞典都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法国在军事外交上耍了一堆手段,最后在1648年赢了这场仗。阿尔萨斯那些地方都划给了法国,势力一下子大了很多。不过这时候路易十三已经去世五年了。
宫里头,路易十三一直对他妈、弟弟还有那个哈布斯堡家的老婆不放心。玛丽·德·美第奇还想着废了路易十三,立奥尔良公爵当国王。国王两口子也不对付,结婚好多年没孩子,更让太后和国弟有机可乘。后来黎塞留用铁腕手段,奥尔良公爵失势了,太后也跑到了布鲁塞尔,被西班牙人护着。
1638年,安娜王后终于生了王储(就是后来的路易十四),王室总算稳住了。两年后,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也出生了。原来的奥尔良公爵加斯东就一个女儿,这下彻底没跟国王叫板的资本了。
1642年,黎塞留死了。
1643年,路易十三也走了。他死的时候,贵族又活跃起来了,搞了个投石党,领头的是孔代亲王、谢弗勒斯夫人、隆格威尔夫人这些。黎塞留的接班人马扎然帮着摄政太后安娜跟投石党斗,但显然没黎塞留那两下子。
新国王路易十四的统治,就在这么一堆乱七八糟里,慢慢开始了。
法国的路易十三啊,这人挺有意思,有理想没才干,有目标没毅力。个人性格吧,孤僻、软弱、无能,还爱面子。他这人老实,对那些狡诈的家伙天然没好感,所以有时候会忍不住对黎塞留那种狡猾专横的红衣主教露出不爽。
但作为国王,他又一直把振兴法兰西当自己的事。他崇拜他爹亨利四世,觉得法国是他爹留下的遗产,守护国家就是他的责任,所以他把国家看得比命还重,立志要当个不输给他爹的国王。(我个人觉得,这要成为明君最重要的条件了,整个波旁王朝也就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做到了。)
所以国王就得靠黎塞留,因为黎塞留有国王没有的才干、毅力和眼光。明白了这点,就不难理解国王为啥了:他允许甚至乐意别人反对、对抗黎塞留,但绝对不允许有人想推翻黎塞留。
也正因如此,路易十三算是个“矛盾国王”,一辈子都在当国王和做自己这两件事里纠结。
作为个人,路易十三虔诚、善良、软弱,但国王的身份逼着他违背自己的内心,让他变得果断、残酷、无情、决绝。
他是明君吗?路易十三管法国的33年,是这国家变化最大的33年。表面上乱糟糟的,内忧外患不断,叛乱、战争、灾荒、起义一波接一波。(17世纪初全球气候反常,到处灾荒,同时期的明朝就是在外患内灾中完蛋的,西班牙也衰落得很快。)但就在这乱局里,法国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变,封建制度还没完全完蛋,资本主义已经冒头了。
有人会说,这些功劳都是黎塞留的,跟国王没关系。但在君主专制国家,国家兴衰,第一责任人永远是国王。
其实回头看路易十三当国王的一生,他做的每个重大决定,后来都被证明是对的。路易十三确实不擅长管理,但他是个善于决断的君主,生活中优柔寡断,到了朝廷和战场上却果断得很。
路易十三还是个常胜将军,虽然他亲自指挥的仗大多是平定叛乱,或者打洛林、萨伏伊这种小邻国,但他从来没输过。军事才能吧,说不上多厉害,但比他手下的将军们也不差。
要不是国王在背后撑着,黎塞留能有那么大作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