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三国将领该如何排名-仅从统兵指挥能力这个方面评定 (三国将领该如何选拔)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有五虎上将,曹操有五子良将,这十人...

admin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之后晋朝之前那段乱糟糟的年头,曹魏、蜀汉、东吴三家掐来掐去。刘备手上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曹操那边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些人个个都是狠角色,但要是单挑“带兵打仗”这本事,该怎么排个座次呢? 先说曹操那边的五子良将,在统兵这事上确实有点吃亏。曹操这人吧,信不过外人,能独当一面的大多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这些自家亲戚。五子良将再能打,也得听号令。所以论统兵经验,他们天然比五虎上将差点意思,不过咱们可以从他们打过哪些仗里找找线索。 第十名,乐进。 乐进这哥们儿,史书里写他“容貌短小”,但胆子大得吓人,跟着曹操打仗,靠的全是一股子不要命的劲儿。哪场硬仗都有他,砍将夺旗第一个爬上城头的也是他。可咱们今天比的是“指挥作战”,不是“个人勇武”。就拿合肥之战来说,张辽、乐进、李仁守合肥,总共才七千人。曹操留下的方子写得明白:乐进守城,张辽和李仁出去打。为啥不让乐进出去?怕他一激动就往前冲,把老本都搭进去。这么看,乐进就是个冲在最前面的猛将,能带的兵不多,排第十不冤。 第九名,黄忠。 黄忠和乐进有点像,都是靠勇猛立功的。他年轻时默默无闻,遇到刘备才发光。尤其是在汉中之战,一刀把夏侯渊给砍了,这可是三国里少有的“阵斩敌方主将”的战绩。刘备顶着诸葛亮和关羽的反对,硬是封他为后将军,就因为这功劳太大了。不过黄忠也缺独当一面的经验,好几次被曹军围着打,史书把他和灌婴、夏侯婴归为一类,都是“猛将”型。但好在刘备挺器重他,统兵经验比乐进多点。砍夏侯渊那回,他带着兵硬刚精锐部队,多少有点指挥的样子,所以排第九。 第八名,于禁。 于禁在五子良将里,算是曹操最信任的一个了。跟着曹操早,做事认真,不徇私情,后来做到了左将军,还拿了“假节钺”——这权力可不小,能调动大军。按理说,他是五子良将里唯一独领过重兵的,统兵能力应该最强。 但问题就出在曹操这人太“多疑”。他用将领,忠心永远是第一位的,本事再好也得往后放。襄樊之战时,夏侯渊死了,夏侯惇在淮南,曹仁被围在樊城,曹操自己又生病去不了前线,这才把七万人马交给于禁。结果呢?于禁带着三万人去救樊城,居然听曹仁的话,把营扎在城北低洼处。赶上秋雨连绵,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全军覆没。身为大将,连地利都不懂,这统兵能力,啧,第八名算抬举他了。 第七名,赵云。 赵云其实有点统兵才能,可惜在刘备那儿,他主要干的是“内卫”——保镖兼保家眷。这活儿重要,但也确实没给他多少出去带兵的机会。翻翻他的履历,独立指挥的仗就三次。 一次是跟着诸葛亮入川,他单独带兵去占了江阳、犍为;第二次是夷陵之战,驻守江州保刘备后路,后来刘备败了,他还带兵打退了追击的吴军;第三次是北伐,当疑兵出斜谷,虽然输了,但亲自断后,把队伍全带回了汉中。 《三国志》里把他和黄忠并列,说都是灌婴、夏侯婴那样的猛将,但赵云的指挥能力明显比黄忠强。汉水之战他还救过黄忠,用“偃旗息鼓”的计谋吓退曹军,被刘备夸“子龙一身都是胆”。就是可惜没机会练手,不然还能再高点。 第六名,徐晃。 徐晃是曹军里的老将,和关羽关系还不错。他投靠曹操后,一直当“偏裨”——也就是副将、先锋,很少独当一面。直到襄樊之战,才真正露了把脸,对手还是老朋友关羽。 那时候关羽刚水淹七军,威风得不行,但兵力其实不够用,攻樊城攻不下来,还把人撒得特别散。徐晃带着曹操派来的精锐援军,抓住关羽兵力分散的毛病,把他打跑了。不过关羽撤得很从容,徐晃也没能追上。曹操事后夸他,但说实话,徐晃是占着兵力优势,打个内外交困的关羽,真谈不上多厉害的技术含量。 第五名,张郃。 张郃要是知道自己排第五,估计得气得跳脚。毕竟他带过的兵,在这十个人里能排前二。第一次北伐,他带着五万步马军,长途跋涉跑街亭,把马谡打爆,直接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泡汤。 早先夏侯渊死了,也是郭淮提议让张郃接手剩下的曹军,硬扛住刘备的攻势,直到曹操援军到。当时听他指挥的,就有徐晃。这么看,张郃带的兵是真不少,仅次于关羽、马超。 但另一方面,他跟张飞打,被揍得大败,十几个人扔了战马,爬山逃命。后来跟诸葛亮打,表现和魏延差不多。魏延连五虎上将都没进,张郃自然也不能排太高。 第四名,张飞。 受《三国演义》影响,大家总觉得张飞是个黑脸大汉,脾气暴躁,做事毛毛躁躁。其实历史上的张飞,长得应该不差——他女儿能连续当刘禅的皇后,要是长得凶神恶煞,刘禅能要?而且他还挺有文采,据说会画美人,字也写得好,打败张郃后立马的碑刻现在还在。 张飞的统兵能力,真不是演义里写的那么糙。他和关羽都是“万人敌”,早早就能带兵打仗。入川之战,他智取巴郡,义释严颜,第一个冲到战场;汉中之战,又是他打败张郃,守住巴西。刘备选汉中太守时,大家都觉得非张飞莫属,最后选了魏延,但张飞被提拔成司隶校尉,等于把蜀中军权交给了他。 可惜伐吴前,张飞被部下害了。但他的部队后来打了夷陵之战,给东吴造成重创。史书里有人说,张飞一死,刘备就不该伐吴——没大将了,只能自己瞎指挥,最后果然输了。可见张飞的统兵能力,在蜀汉里能排前三,仅次于关羽、马超。 第三名,马超。 马超的巅峰期,是在关中那会儿。投了刘备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怎么发挥。排张飞前面,是因为他带过的兵比张飞多得多,打大军团作战也有一套。 潼关之战,他带着关陇十万人,把曹操打得割须弃袍,曹操气得直咬牙:“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最后曹操用离间计才把他弄垮。 刘备得到马超后,本来想靠他的威望和本事将来北伐,可惜东吴背刺丢了荆州,刘备转头伐吴,加上马超又病了,一直到死都没再上过战场。但就凭潼关之战的表现,排第三没问题。 第二名,张辽。 五子良将里,张辽名气最大,就因为合肥之战那场“以少胜多”。曹营里他和关羽关系最好,俩人还一起出过战——关羽斩颜良时,旁边帮着他的就是张辽。 跟着关羽学本事,张辽的指挥能力也涨得快。白狼山之战,他碰上突然冒出来的乌桓兵,建议曹操立刻打。曹操把指挥用的麾交给他,他带着人冲进去,像关羽斩颜良一样,一刀砍了蹋顿单于。 合肥之战更是狠。张辽带着七千人,打孙权的十万大军。他带着八百人直接杀进孙权大营,把孙权吓得够呛。攻不下合肥,孙权想跑,张辽又追到逍遥津,差点把他活捉。从此江东小孩哭闹,家长说“张辽来了”,小孩立马不敢哭了。孙权后来听说张辽病了,还特意嘱咐:“张辽虽病,不可挡也。”张辽是五子良将里唯一进武庙七十二名将的,排第二,当之无愧。 第一名,关羽。 三国里最傲的人,非关羽莫属。“刚而自矜”——又刚愎又自大,但他有这个资本。名气最大,曹操为了收服他,送金银、封官、送美女,关羽愣是没动心,过五关斩六千里,非得回刘备身边不可。 走之前为了报恩,他单枪匹马冲进颜良军中,把颜良脑袋砍了,解了白马之围。这事儿传出去,整个三国都知道关羽的厉害。刘备阵营里,武将排第一的就是关羽。他带的兵特别精锐,连刘备后来扩编的军队,都是以他的部队为底子。赤壁之战,要不是关羽的水军,刘备根本分不到地盘,后来东吴要荆州,刘备也理直气壮——荆州是我打下来的,凭啥给你? 关羽步战、水战全能,刘备入川时把荆州交给他,他北抗曹操、东防孙权,愣是把荆州守得铁桶一般。刘备封他前将军,假节钺,就是首席武将。《隆中对》里说的“率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指的就是关羽。 最后一场襄樊之战,更是把统兵能力拉满了。他带着三万多人(一半是水军),对着曹仁的七八千,加上于禁、庞德的三万援军,用一万多步兵就把曹军压着打。后来秋雨连绵,汉水暴涨,他水淹七军,全歼于禁部队,创造了战争奇迹。威震华夏,曹操都考虑迁都躲他锋芒。 最后关羽败了,但那是曹操、孙权两家夹击,加上孙权背刺偷袭。他一个人扛着几乎全天的兵力,虽败犹荣。论统兵能力,三国里真没谁能比得上他。 所以这十位的统兵能力排下来,大概就是:关羽、张辽、马超、张飞、张郃、徐晃、赵云、于禁、黄忠、乐进。


上一篇: 为何最后却绝食而亡-赤兔马是三国时期的绝世宝马 (为何最后却绝望了) 下一篇:刘备的军费是怎么来的-三国时期刘备早年到处游走 (刘备的军费是谁给的)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