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死前为何只杀杨修-杨修和司马懿相比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要叫曹彰)
还不了解,杨修和司马懿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临死之前,为何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事实上,曹操临死前,之所以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并非因为杨修太过狂放,而是有更深层次...
杨修和司马懿的故事,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不陌生。一个恃才放旷,一个低调隐忍,曹操临死前为啥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这事儿可不只是性格那么简单。
其实啊,曹操杀杨修,真不是因为杨修太狂,背后藏着更深的道道。杨修临死前那句话,早就把一切说明白了。

杨修是曹植的人,司马懿跟着曹丕,这俩在曹操儿子争世子的战场上,可是死对头。
好长一段时间里,杨修都比司马懿能打,曹植靠着杨修的小聪明,在曹操面前出尽了风头,甚至让曹操都动了换太子的心思,可见杨修是真有两下子。可杨修也太恃才了,不懂收敛,汉中之战时,曹操纠结要不要退兵,杨修直接猜中曹操心思,让手下提前收拾行李,这下捅了马蜂窝,演变成“鸡肋事件”,直接被曹操砍了头。
“鸡肋事件”太有名了,所以很多人觉得,曹操杀杨修就是因为他太张扬,不懂得夹着尾巴做人,而司马懿低调,没惹曹操生气。说白了,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可这想法,也太表面了……
曹操是当家人,杀谁不杀谁,哪会只看性格?他心里装的是曹家的江山,一切得从利益出发。说白了,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多感情,全是利益算计。曹操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全是利益权衡的结果。主要就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曹操早就定了曹丕当接班人。
自从曹昂死了,曹操一直没太子,儿子们个个都眼红,曹丕和曹植争得最凶,手底下的人也跟着站队,分成两拨人马。曹操呢,也挺乐见其成,毕竟曹昂和曹冲都没了,他也没见哪个儿子特别出彩,就让儿子们互相争争,看看谁更有本事。这么一来,杨修和司马懿的竞争就白热化了。
说实话,杨修能力真比司马懿强,他更会来事儿,靠着这本事,曹植在曹操面前表现越来越好,曹操甚至觉得曹植比曹丕强。可曹植自己本事其实一般,全靠杨修在背后支招,杨修也不可能24小时跟着他啊,时间长了,曹植就露馅了,最后还是曹丕凭实力赢了。
曹操发现真相,知道曹植不如曹丕,自然就立曹丕为太子,准备把大权交给他。可一旦定了曹丕,曹植那边的人就惨了。毕竟争了那么久,曹植手下聚了一帮人,形成了一伙势力,他们押注曹植那么多,肯定不甘心打水漂,肯定会闹。要是曹操不帮曹丕把这伙人收拾了,等他死了,曹植的人反扑起来,曹丕咋办?

所以啊,曹操临死前,肯定要给曹丕铺路,收拾曹植的势力。杨修是曹植的头号谋士,自然首当其冲。曹操之前一直没动杨修,就是还留着曹植和杨修互相制衡,等他定了曹丕,就该秋后算账了。杨修之死,完全是因为曹植集团输了,作为敌对势力,只能被剪除。
第二个原因,曹操怕世家大族闹事。
曹操杀杨修,一方面是打压曹植势力,另一方面,杨修的背景太吓人,曹操想借他杀鸡儆猴,震震其他世家大族。
很多人纳闷,杨修年纪轻轻就官运亨通,在曹植那儿混得风生水起,就因为他聪明?聪明人多了是了,被埋没的更多。杨修能起来,不光因为他自己,他背后的关系网更关键。
杨修他爹杨彪,可不是一般人,太尉杨赐的儿子,汉献帝的时候当遍了三公,资历老,声望高,说他是汉末头号大臣都不过分。而且杨修还是袁术的外甥,袁家四世三公,虽然袁绍袁术都死了,可关系网还在,很多人给袁家面子,自然也买杨修的账。就因为这,杨修才能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

说白了,杨修家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关系网密密麻麻,跟其他世家勾勾搭搭,要干点啥,通气就行。这么大的势力,曹操能不忌惮吗?曹操本来就对世家大族没好感,不想分利给他们,俩人一直不对付,这也是曹操为啥一直不称帝,好多世家反对他。
临死前,曹操为了保住曹家,肯定要打压一批世家,杨家就是头号目标。除了杨家,崔琰背后的清河崔氏,曹操也想收拾。杨彪名声太大,曹操不敢直接动他,怕背骂名,那就只能对杨修下手了。杨修多聪明啊,他早看透曹操的打算,所以才会死前说“我本来就觉得死得晚了”。
杨修为啥这么说?其实就两个原因:一是他是曹植的人,曹植输了,他必死;二是他爹杨彪总跟曹操作对,曹操要打压世家,拿杨家开刀,杨彪动不了,就只能动他。杨修把一切都看透了,所以才会这么说。
第三个原因,当时的司马懿真没啥威胁。
一提司马懿,大家想到的都是那个老谋深算、隐忍几十年最后反杀曹爽的狠角色。可年轻时候的司马懿,真没那么厉害,就是个有才但没啥威胁的小年轻。
曹操那时候,司马懿家是士族,但势力比不上杨修家,他爹也没杨彪那么大权势。而且司马懿当时官职也不高,就是个普通小官,对曹家构不成威胁。更重要的是,什么“鹰视狼顾”“三马同槽”,都是后人编的,曹操时期司马懿根本没表现出啥野心,就他那职位,也翻不出啥浪花。曹操不怕他,因为曹丕和曹睿(曹操的孙子)都很厉害,他觉得这俩人足够压住司马懿了。

当然,曹操没想到曹丕和曹睿都那么短命,这谁也料不着。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