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招两人-只因为田豫-曹魏为何不与蜀国轻易交锋 (牵招厉害吗)
说起三国时代,刘备自微末中的崛起无疑让人津津乐道,纵观当时风云,曹操起兵最早,又奉天子以令不臣,可谓是占尽天时,而孙氏三代雄踞江东六郡,又有长江天堑为险,是为地利,反观刘备,他起兵最晚,又是布衣出身,...
说起三国,刘备从草根一路爬上来,这事挺让人琢磨的。当时曹操起兵最早,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天时;孙家三代盘踞江东,长江天险护着,是地利。反观刘备,起兵最晚,又是布衣出身,只能靠“仁义”这牌子吸引人投奔,说白了,就是占了个人和。

除此之外,刘备拉拢人心的手段,也是真有两下子。看看他手下那些老臣,关羽、张飞、赵云,哪个不是当世一流的猛将;后来进益州,又拉来法正、李严、刘巴一堆名士跟着混。可见刘备识人、用人,确实有一套。不过人嘛,总有例外,刘备早年有两个故友,最后都投了曹操,成了曹魏镇守边疆的大将。其中一个是他少年玩伴,另一个更是跟他拜过把子的“刎颈之交”。
先说田豫,刘备的少年旧交,最早跟着他混的那批人之一。《三国志》里写:“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有意思的是,田豫和徐庶走的原因一样,都是家里老母要照顾。那会儿讲究忠孝,他这么走也没毛病,就是刘备这边,少了个能打的。田豫在公孙瓒手下待过一阵,但公孙瓒虽然知道田豫有本事,却没重用他。后来田豫就投了曹操,曹操这人吧,就看本事,田豫过去没多久就被提拔了,当南阳太守的时候,有勇有谋,决策果断,曹家父子越来越看重他。
不过真正让田豫出圈,还是镇守边境的功劳。他帮曹彰打乌丸,用地形设伏,把胡人打得落花流水,平定代郡都是他的主意。《三国志》里记载:“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后来辽东公孙渊造反,吴国派周贺去勾结,曹睿一看人多势众,想让田豫撤。结果田豫不按常理出牌,借着地形天气,一波就把叛军和周贺给灭了,够果断。

田豫常年守北疆,威名远扬。《三国志》说:“正始初,(田豫)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他守北边这么多年,就没败过,这本事,搁当时也是顶尖水平。
再说说牵招,这跟刘备关系更铁,是“刎颈之交”,从小一起长大,英雄相惜。《牵招碑》里写:“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可惜最后也没跟刘备混,先跟了袁绍父子,后来也投了曹魏。在守北疆的将领里,牵招的功劳排第二。黄初元年,曹丕让他去昌平对付鲜卑,他搞恩威并施,让不少部落归顺,《三国志》里写他“广布恩信,招诱降附”,连鲜卑素利、弥加十多万落都来归顺。
魏明帝继位后,牵招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他早就知道鲜卑首领轲比能不老实,跟曹叡提过小心诸葛亮和轲比能勾结,但曹叡没当回事。后来诸葛亮果然去拉拢轲比能,结果曹叡让牵招去讨伐,诸葛亮一听牵招来了,立马就撤了,可见牵招在边关的名声多震。后来牵招还想个法子杜绝北夷隐患,可惜还没动手就病死了。
有意思的是,可能因为田豫、牵招跟刘备有过节,曹家父子就没让他们跟蜀汉正面硬刚,反倒让他们守边疆,这俩人倒是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