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刘备讨伐东吴是因为给关羽报仇吗-刘备有那么意气用事吗 (刘备征讨东吴)

对刘备伐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为何要执意征讨东吴,真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吗?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汉称帝,史称魏文帝,当时有传闻说汉献帝已经遇害,于是刘备手下的文武大...

admin
刘备为何要执意征讨东吴,真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吗?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直接篡汉称帝,成了魏文帝。当时传汉献帝可能遇害了,刘备手下的文武大臣就开始上书,让他赶紧称帝。其实刘备早就有称帝的心思,但一直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要是汉献帝还在世上,他这步棋就走不成了。好在汉献帝这时候“遇害”了,刘备称帝既能顺理成章接汉室正统,还能少不少“非议”。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喊出“嗣武二祖”(就是继承刘邦、刘秀那意思),年号章武。 称帝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打着给关羽报仇的旗号,发兵打东吴。但倒霉的是,这时候他结义兄弟张飞又被部下给害了。虽然“孙刘联盟”早掰了,但孙权心里门儿清:要是真跟刘备打起来,两家都得吃亏,最后便宜了曹丕。当然,更关键的是,当时蜀国比东吴强,真打起来东吴不一定能赢。所以孙权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使者去蜀国跟刘备求和。刘备哪肯答应,铁了心要打东吴。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就问了:刘备为啥非要打东吴?真就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这问题,说法可太多了!有人说,刘备打东吴,就是单纯给二弟报仇,毕竟他们兄弟感情深,这么做也合理。但也有人觉得,刘备都当皇帝了,为了一个人报仇就打仗,有点意气用事了。就算跟关羽感情再好,也不能拿那么多人的命开玩笑,更不至于拿刚建立的蜀国国运赌吧?所以刘备打东吴,肯定还有别的原因!这两种说法,听着都有点道理。 先说一点,刘备打东吴,旗号就是给关羽报仇,不是为了丢荆州,也不是为了孙权背盟,说白了就一句——为关羽报仇。其实史书里也有记载,比如陈寿《三国志·先主传》就说:“先主……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所以单看这点,刘备打东吴好像就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但真就这么简单吗?要是真就为了报仇,那不是有点意气用事了吗?要是这样,为啥诸葛亮、蜀国那些文武大臣不劝劝他呢? 其实诸葛亮就不赞成刘备出兵,赵云、秦宓他们也不支持。赵云劝他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啊!先灭了魏,吴自然就服了。曹操虽然死了,他儿子曹丕篡位,咱们该顺应人心,早点图谋关中,占住黄河、渭河上游去打逆贼,关东那些义士肯定带着粮草马匹来迎接咱们。不该放着魏不打,先跟吴打;一旦打起来,短时间内可停不了。”赵云不愧是名将,想得确实远,佩服。但刘备根本不听,伐吴的心意定了,谁也劝不住。难道是刘备现在有点底气了,就这么刚愎自用?真就这样吗? 其实不是,光看到劝刘备不打的人,没看到支持他打的人。诸葛瑾从江东来的一封信,就能说明问题。 孙刘开战前,孙权派诸葛瑾去蜀国跟刘备求和。诸葛瑾给刘备写了封信,内容都是些求和的客套话,但有句很关键:“陛下您要是能压着火气,听我一句劝,这事马上就能定下来,不用再跟群臣商量了。”啥意思呢?他说:刘备你要是能消消气,听我的,立刻决定打不打东吴,别再跟大臣们商量了。仔细琢磨这句话,就能发现问题!蜀汉群臣几乎都反对刘备打东吴,诸葛瑾也是来求和的,为啥他不劝刘备多听群臣的劝,反而让他自己拿主意呢? 其实翻翻陈寿《三国志》就知道,当时除了诸葛亮、赵云、秦宓三个人,所谓的“群臣”再没别人有记录了。这说明刘备不是独裁刚愎自用的君主,他身后至少有一群支持打东吴的人。张飞、黄忠、魏延、马良、廖立这些荆州人士,在这事上最有发言权,但除了张飞,其他人都没说话。但有时候,沉默才更能表明态度!想当年刘备刚到荆州,能用的人很少,全靠诸葛亮、庞统这些荆州人士出力,才有了三分天下的本钱。后来进了蜀中,刘备最信任、最能打的,也是从荆州带来的兵马。所以这几十年来,荆州人士早就是蜀汉政权的顶梁柱了。现在荆州丢了,在蜀地的荆州人士失去了亲人,没了家园,作为哀兵,他们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再说那些在“沦陷区”的荆州人,也不是真心接受东吴统治。所以不管是讲道义,还是为了稳军心,刘备肯定不会不管荆州人士的愤怒。但刘备毕竟是皇帝,不能只管荆州人的心情,还得顾着其他人的想法,比如跟他一路打拼过来的丞相诸葛亮的想法。那诸葛亮到底怎么想的呢? 其实诸葛亮想法挺简单——不建议打东吴。但他在这事上挺矛盾,也挺复杂。刘备打东征前,诸葛亮虽然不同意,但没像赵云那样直接说,等刘备兵败后才感叹:“法孝直要是在,就能拦住皇上,不让东征;就算东征了,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诸葛亮说,法正要是在,肯定能阻止刘备东征;就算拦不住,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诸葛亮这话,是不是有点“事后诸葛亮”?首先时间上,法正是建安二十五年死的,关羽败走麦城是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说法正亲眼看着荆州事变发生。法正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之一,肯定会跟他商量以后对东吴的方针。就像诸葛亮说的,法正在的话肯定能阻止刘备东征,但刘备还是打了,这不就说明法正也支持打吗?诸葛亮后面那句更有意思:“就算东征了,肯定不会那么惨。”就像赌徒输光家当后感叹:“要是前两把收手,就不至于输这么惨。”不管咋说,诸葛亮还是反对东征的,毕竟蜀国刚建立,得稳住局面,发展国力。但刘备非要打,不光是因为荆州人,也不光是为了自己,关键还是政治形势的需要。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要打击孙权的野心。 很多人觉得刘备打东吴是主动出击,东吴是被动防守。但其实孙权打败关羽、拿到荆州后,野心已经膨胀到蜀中了。《三国志·周泰传》里记载:“后来孙权打败关羽,想接着图谋蜀国……”所以孙权野心也不小。当然,“得荆望蜀”可能就是东吴的国策?想当年周瑜在世时,就想过跟刘备一起取蜀;后来鲁肃、吕蒙这些人,也差不多有这想法。所以东吴用白衣渡江拿下荆州后,下一步就该图谋蜀地了。既然这样,刘备打东吴,就不光是为了报仇,也不是什么战略反击,而是典型的以攻代守,目的就是让蜀国能长久太平。但这里有个问题: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后,东吴为啥不趁势拿下蜀地,反而要求和呢?《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听说刘备去了白帝城,孙权特别害怕,派使者求和。”是不是很奇怪,东吴赢了,居然害怕了,要求和,为啥?原因很简单,刘备虽然败了,但表现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势,东吴要是敢有别的想法,他就豁出去跟东吴决战。说白了,刘备打东征,就是为了让东吴彻底放弃图谋蜀地的念头。其实北方曹魏盯着呢,蜀、吴想长久保持三足鼎立,只有一条路——继续孙刘联盟,不然鹬蚌相争,便宜曹丕。夷陵打完,孙权已经没了鲁肃,总算想起这个道理了;刘备虽然败了,但国本没动,两家要是打起来,只会便宜曹丕。话说回来,刘备打东征,也不光是被动的以攻代守,他还有主动目标——夺回荆州! 说到这儿,刘备打东征的目的基本清楚了,既有感情因素,也有政治考虑。首先,关羽和刘备的感情,不光小说里有,历史上也是真真实实的。所以,刘备打东征,目的之一就是给关羽报仇。其次,东吴占了荆州后,有图谋蜀地的想法,刘备就发动东征,以攻为守。第三,荆州被东吴占了,蜀中的荆州将士人心不稳,刘备这么做也是为了稳军心。最后一点,刘备想趁机收回荆州,让蜀汉统治更稳固。所以刘备打东征,不是他一个人拍板,当时蜀汉君臣都挺支持的。不管是感情上还是理性上,这一战好像都得打。 但天不遂人愿,陆逊一把火,烧光了刘备的所有希望!刘备败了,蜀汉内部已经隐隐有矛盾和裂痕了。但不管是好是坏,能不能纠正根绝,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了,因为他这时候已经收到曹操的请柬……


上一篇: 为何说周瑜被严重高估了-他一生有什么经历和战绩 (为何说周瑜被刘备杀死) 下一篇:结果将会如何-张飞和吕布的单挑不被关羽和刘备打断 (结果如何下一句)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