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怎么成就春秋霸业的-历史上郑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怎么成就的英文)
说到郑庄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郑国,在春秋诸国中只能算个二线的国家,但郑国在春秋时代的早期,也曾称小霸于诸侯,而郑国的这次兴起并非其国力的强盛,而是当时执政的郑庄公,以其过人的政治智慧和手腕获得的,而...
说到郑庄公,大家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词会是什么呢?
郑国在春秋诸国里,算不上顶尖,顶多算个二流。但在早期,它也曾在诸侯里混了个“小霸”的名头。这可不是因为郑国国力有多牛,全靠当时执政的郑庄公,政治手腕和脑子都够用,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忍”字诀。
一忍再忍,平定内乱
郑庄公是郑武公的嫡长子,他妈武姜,生他的时候难产,差点要了她的命,所以给儿子起了个“寤生”的名字,听着就别扭。
就因为这,武姜打小就不待见庄公,后来生了小儿子共叔段,那简直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溺爱得不行。
庄公就成了武姜的眼中钉,肉中刺,好几次跟郑武公说要换共叔段当太子。郑武公倒是一直没松口。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武姜又来磨,郑武公还是没同意。没多久郑武公没了,寤生继位,就是郑庄公。
庄公当上国君,武姜一点没收敛,反而更嚣张了,老为共叔段跟庄公提各种过分要求,庄公呢,大多都答应了。
这可不是庄公怂,是他有算盘。
一是刚当上国君,屁股还没坐热,太强硬容易出乱子;二是忍着能装孝子,人设立好了,天下人都信你,人心就稳了;三是忍着不是怂,是攒着劲儿等机会,一出手就得一劳永逸。
庄公这么一忍,效果还真出来了。郑国的大臣和百姓都看不下去了。
武姜要给共叔段要封地,要的还是不合规矩的大城,庄公答应了。大夫祭仲急了:“这封地要得太过了,以后肯定是祸害,对您不利啊!”庄公故意叹气:“老太太想这样,我能躲得开这祸害吗?”祭仲拍大腿:“老太太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收拾,别让祸根长得比野草还快,何况是您亲弟弟呢?”庄公慢悠悠甩出那句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着瞧吧。”
其实庄公早挖好坑了,就等共叔段往里跳。可武姜和共叔段把庄公的忍让当软弱,行为越来越张扬。
没过多久,共叔段把西边北边的边邑都划到自己地盘里了。
庄公的叔叔公子吕看不下去了,来激庄公:“国家不能有两个君主,您打算怎么办?要是不想干了,就让位给弟弟,不然国家要乱了!”庄公却不急不慢:“别担心,他会遭报应的。”还补了句:“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再大也得垮台。”估计公子吕当时心里想:您这心可真大,还等天收他呢。
这时候庄公知道,大臣和家族都跟他一条心了,但还得等等,等坑挖得更深。他知道“欲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共叔段果然开始疯狂了。
公元前722年,公叔段修城墙、聚民众、造盔甲武器、备战车,准备偷袭郑国都城,武姜还打算在城里给他开门。庄公一看,时机到了,派大将去征讨,结果没到地方,共叔段属地的人就起义了,共叔段直接逃出郑国。
郑庄公就靠一个“忍”,不费吹灰之力平了内乱,稳了政权,收了人心。
韬光养晦,终成小霸
春秋那会儿,正是新旧制度过渡,周王朝一天不如一天,诸侯们为了自己,互相征伐制约。
中原诸侯里,实力强的有郑、齐、鲁、宋、卫这些。郑国在庄公继位后搞改革,国力大增,旁边的宋国、卫国压力山大,老来骚扰。
但郑国有张王牌:它是周朝的姬姓诸侯国,周室东迁时,郑国和晋国都出过力。后来晋国内战,周王室只能靠郑国,郑庄公还兼着周朝的卿士。虽然周朝实力不行了,但对诸侯还是有点号召力的,那时候打仗,常打着“不尊周王”的名义。
郑庄公就老拿这张牌打敌对国。《左传》里写:“宋公不王。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伐宋”,意思就是宋国对周天子不恭敬,周天子就让郑庄公去打它。
但周王室偶尔也摆谱,指手画脚,郑国就跟他们有过矛盾。郑庄公对周朝,还是用“忍”那套——面子给足,利益不让。
后来年轻的周桓王,因为他爸王子孤在郑国当人质时死了,记恨郑庄公,处处羞辱他。公元前717年,郑庄公主动去周朝示好,周桓王却因为郑国以前收了成周的稻谷,没按礼仪接待他,想羞辱庄公。
后来更过分了。
公元前715年,他任命虢公林父当右卿士,想跟左卿士的郑庄公分庭抗礼,还跟郑国要了四座城池。郑庄公虽然气得冒烟,还是忍了。
郑庄公越忍,周桓王越觉得郑国好欺负,决定拿郑国立威,公元前707年,他带着周军和陈、蔡、虢、卫四国军队打郑国,这就是“繻葛之战”。
年轻气盛的周桓王,哪是郑庄公的对手?郑庄公早想敲打周朝,顺便震慑诸侯了。战前就定好策略:先打正闹内乱的陈国,陈军肯定跑,周军一看陈军败了就乱,蔡、卫军队也撑不住,最后集中兵力打周军。郑国还创了“鱼丽阵”,战车在前,步卒在两侧和后面,步车配合,攻防灵活。
p> 两军一碰面,果然按郑庄公的剧本走,周联军大败,周桓王还中了箭。有人要追击,郑庄公摆摆手:“君子不占人便宜,更不能欺负天子。能救自己,国家没事就成。”晚上还派人去给周桓王送慰问品,这操作,绝了!
这次郑庄公又靠“忍”,赢了还占理,维护了利益。稳定了周朝关系后,他定下“结强制弱”的外交——远交齐国、鲁国,近攻宋国、卫国、陈国、蔡国。
郑庄公对齐、鲁那叫一个掏心掏肺,无条件帮忙。公元前713年,他跟齐僖公、鲁隐公打宋国,攻下的郜邑、防邑都给了鲁国。公元前706年,北戎打齐国,郑庄公派公子忽带兵救,大败戎军,抓了两个主帅,砍了三百人头,献给齐国。
这么一来,郑、齐、鲁三国常结盟。郑庄公靠着外力清了障碍,最后让郑国在诸侯里混成了“小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