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既然已经看穿了空城计-司马懿为什么还要撤军 (司马懿临终留下一计)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早已看出了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诗,蜀相,中,大诗人杜...
今天刷到个有意思的话题,说司马懿早就看出诸葛亮在玩空城计,为啥还乖乖撤军?这事儿得从三国那会儿说起。诸葛亮这名字,搁现在也是“顶流谋士”,杜甫诗里都夸他“两朝开济老臣心”,人家原本就是个种地的,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从此给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提起诸葛亮,野史里故事可太多了:赤壁一把火烤曹操,骂死王朗,七擒孟获……最绝的还是空城计,跟司马懿这俩老狐狸斗法,简直是神仙打架。后来大家传得神乎其神,说诸葛亮用空城计摆了司马懿一道,带着全城人逃过一劫。可问题来了,司马懿在魏国混了这么多年,啥风浪没见过?真会看不出这城里没人?

要我说啊,司马懿肯定看出来了。那他为啥还撤军?诸葛亮自己后来提过:“他要真攻进来,死定了!”这话啥意思?司马懿当时心里到底咋想的?
先说说司马懿这人。曹魏的重臣,早期跟着曹操混,后来教太子曹丕,魏国一建国,就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当时能人也不少,郭嘉、荀彧、庞统,但司马懿脑子转得可不比诸葛亮慢,俩人算是棋逢对手。
再说诸葛亮。那时候三国鼎立,打打停停。诸葛亮北伐时,派马谡守街亭,结果这小子不听劝,非要上山扎营,被魏将张郃断了水路,蜀军大败。街亭一丢,诸葛亮只能灰溜溜撤回汉中,还把马谡给斩了,就是“挥泪斩马谡”那出戏。

马谡死了,司马懿可没闲着。他带着十五万大军追着打,直接杀到诸葛亮驻扎的西城。这时候诸葛亮手里有多少兵?五千,一半还出去运粮了,城里就十几个文官、两千多士兵,外加几百号老百姓。司马懿大军一到,城里人都慌了,都想跑。可跑出去就是送死,诸葛亮急中生智,摆了个空城计。
他让士兵藏起军旗,不许乱动,敢乱动的人直接砍!四个城门大开,几十个士兵装成老百姓进进出出。自己呢?换身新衣服,披着大氅,坐城楼上弹琴,那叫一个淡定。司马懿到城下一看,懵了:诸葛亮这啥情况?不是说没兵了吗?咋还有心情弹琴?
司马懿生性多疑,觉得不对劲,就下令先别动,看看情况。他儿子司马昭年轻气盛,急了:“爹,城里肯定没人!这都是诸葛亮装的,冲进去啊!”司马懿点点头,其实他也觉得有诈,但还是拦住儿子:“我跟诸葛亮打了这么多年交道,都摸不透他,你个小毛孩懂啥?”

司马昭不服气,司马懿却坚持撤兵。为啥?他心里有盘算。首先,诸葛亮是蜀汉丞相,真把他抓了,蜀汉肯定急眼,发兵打魏国,吴国就能坐收渔利。三国平衡不能破,这点司马懿门儿清。其次,他司马懿在魏国处境尴尬,虽然是重臣,但功高震主最招皇帝忌惮。要是擅自攻城抓了诸葛亮,功劳太大,皇帝能放心?搞不好就被猜忌,小命都难保。
所以啊,司马懿撤军,不是怕诸葛亮,是怕自己。后来诸葛亮自己也说透了:“他要真攻进来,魏帝猜忌他,他必死无疑!”所以说啊,诸葛亮这脑子,真不是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