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两个问题看清楚了刘禅的真面目-诸葛亮临死前 (从哪两个问题来看英语)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临死前,刘禅派人来问了2个问题,...
三国那会儿(220年-280年),汉朝完了,晋朝还没来,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你争我抢。说到诸葛亮,这人脑子好使得有点邪乎,草船借箭、借东风,哪回不是他算计别人?可蜀国后来的皇帝刘禅,提起大家就摇头,“扶不上墙的烂泥”基本成了他的标签。结果呢?诸葛亮快咽气的时候,从刘禅派来的人问的两个问题里,才看明白这家伙压根不傻。
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事儿最让人憋屈。你掏心掏肺对人,结果人家背地里另有算计,换谁都得凉半截子心。所以啊,混在哪一行,最怕的就是看不清身边的人到底啥样。可要是有人装得好,不管你聪明还是笨,都不容易看出来。
历史上诸葛亮那脑子,都快成精了,可刘禅一直装得挺像,连诸葛亮都被蒙了。刘备托孤的时候,特意说“君可自取”,意思就是刘禅不行的话,诸葛亮自己当皇帝都行。诸葛亮呢,记着刘备的恩,愣是没动那心思,尽心尽力辅佐刘禅,还连年北伐,结果在五丈原油尽灯枯。
0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要论历史上的君臣,诸葛亮和刘备绝对能排前几名。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的后代,沾了点皇室血统,但他没靠这身份硬拉人才。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跑了趟茅庐,成了“三顾茅庐”的佳话。诸葛亮感念这份知遇之恩,帮着刘备打天下,可蜀国底子薄,比不上东吴,更比不上曹魏。
尤其是刘备后期,关羽丢了命,张飞也被人害了,他一怒之下伐吴,结果在夷陵栽了跟头,灰溜溜跑回白帝城。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说这孩子还行,要是撑不住,诸葛亮自己来当皇帝。诸葛亮记着恩,刘备死后还是死心塌地辅佐刘禅,没想过取而代之。

为了转移刘备死后蜀国内的矛盾,诸葛亮琢磨着北伐。可魏国太强,司马懿又老是不应战,几次北伐都没成功。最后一次,他撑不住了,病重快死的时候,刘禅派了个人来看他。毕竟诸葛亮是蜀国的顶梁柱,他一倒,蜀国就得乱。可刘禅派的人,哪是单纯关心丞相啊,另有所图,就靠两个问题,让临死的诸葛亮看清楚了:刘禅不傻。
02 谋定后动,城府难测
为啥诸葛亮突然觉得刘禅不简单呢?因为刘备在的时候,还有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刘禅一直装得挺平庸,甚至让人觉得他就是个草包。可他是刘备儿子里最出息的,再平庸也得好好教着。刘备一死,刘禅即位,蜀国那些大臣根本不把他放眼里,魏延抢军权,要不是诸葛亮压着,刘禅可能都镇不住场子。
诸葛亮这么兢兢业业,临死还得被刘禅“刺”一下。当时刘禅派李福来五丈原,名义上是看望重病的诸葛亮。到了军营,不能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先寒暄了几句。然后才问,他代陛下问丞相,您家里的事儿,比如老小,打算怎么安排?
这话听着挺像关心,毕竟诸葛亮快不行了,安排家人也正常,显得君上重视。可诸葛亮这脑子,一听就品出味儿不对——这哪是关心,分明是拿捏他家人呢!诸葛亮能力这么强,他在的时候刘禅没话说,他一死,要是大臣们觉得他儿子诸葛瞻也行,把权力交给他,刘禅咋办?所以这问题,名为关心,实为警告:你要是敢把权力传给儿子,你家人可别想好过。

诸葛亮哪敢真让家人卷入权力斗争,赶紧说:“家里有桑树八百棵,够儿子们吃喝了,不用他们当官,让他们种地就行。”这话意思就是,诸葛瞻不掺和权力了。李福听了没吭声,又问第二个问题:“丞相您要是走了,兴复汉室,谁接替您合适?”诸葛亮琢磨了下,说:“蒋琬能行。”
这么一问一答,诸葛亮心里门儿清了:刘禅这小子,先盯实权,再想以后,每一步都算得死死的。原来他不是对权力没想法,是诸葛亮在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抢不过,才当个甩手掌柜。现在诸葛亮快没了,他立马就露真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