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诸葛亮在长坂坡之战中-最多也就负个次要责任 (为何说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时)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长坂坡激战,曹军五千击破刘备十万,诸葛...
三国那会儿(220年-280年),就是汉朝没了之后,晋朝还没来那段时间。中国分成了三块儿,北边是曹魏,西边是蜀汉,东边是东吴,互相掐了好多年。今天咱们就聊聊长坂坡那场仗,曹操五千人把刘备十万大军给打趴了,诸葛亮作为军师,到底该不该背锅?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带着大军往荆州这边冲,想着一口气平了南方,把全国统一起来,好歹让天下太平点。结果八月的时候,荆州的老大刘表没了——挡在曹操面前最大的那堵墙倒了,这下曹操压力小多了,为啥?因为刘表的接班人刘琮,就是个软骨头!
刘琮虽然是刘表的亲儿子,但这家伙天生就软弱,压根儿不是当主公的料。就连他爹刘表,其实都不待见他,以前还想过让刘备接手荆州当老大。在那个乱糟糟的年代,刘琮根本镇不住场面,真能守住荆州的,其实只有刘备!可惜啊,刘备这人太“仁义”了,不好意思接刘表的担子,最后刘琮上了台,二话不说就投降了曹操。
《魏书》里写:“刘表病重的时候,想把荆州托付给刘备,还跟他说:‘我儿子不成器,手下那些将领也死的死散的散,我死之后,你就先帮我管着荆州吧。’刘备却说:‘您儿子们自己都很能干,您安心养病就行。’”
刘表辛辛苦苦攒了几十年的荆州,就这么被他儿子刘琮败光了,真是个败家玩意儿!更气人的是,刘琮投降这事儿,压根儿没跟刘备说,等曹操都打过来好久了,刘备才知道情况,只能慌慌张张地撤退,结果耽误了好多时间。要是刘备早点知道,好好安排一下,估计也不至于输得这么惨。
刘备本来想退到襄阳,帮着刘琮一起扛曹操,结果刘琮没脸见这个“叔父”,死活不出来。看刘琮铁了心要当曹操的狗腿子,刘备只能自己先撤。曹操名声不好,老有“屠城”的说法,所以荆州老百姓有不少自愿跟着刘备跑,这些人都是普通百姓,没啥组织纪律性,一加入就把刘备的队伍拖慢了。本来五六百里的路,正常走七天就到,结果他们走了二十多天还没到,走到当阳长坂坡的时候,被曹军追上了。

曹军追上来之后,一顿猛砍,刘备那点家底很快就被打垮了,最后只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个人跑了。当阳这一仗,刘备输得那叫一个惨!
《三国志》里说:“曹操听说江陵有军粮物资,怕刘备占了,就扔掉辎重,轻装跑到襄阳。听说刘备已经过去了,曹操带着五千精锐骑兵拼命追,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在当阳长坂追上了刘备。刘备扔下老婆孩子,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个骑兵逃走,曹操把刘备的人马和辎重全给缴获了。”
长坂坡这一战,刘备输得底儿掉,打仗嘛,输了总得有人负责。好多人都在说,这事儿到底该怪谁?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名气大、本事高,可这场仗里他基本没咋露面,就跟着刘备一起跑,所以有人就觉得,诸葛亮得背锅!真这样吗?
倒也不能说诸葛亮一点责任没有,不过事儿得分个主次,诸葛亮顶多也就负个次要责任。为啥这么说呢?
首先,诸葛亮其实提过两次不错的建议。刚到襄阳的时候,诸葛亮就知道刘琮投降曹操了,他立马建议刘备:打刘琮,占了襄阳,拿这里当根据地,带着荆州的将领一起扛曹操。作为军师,诸葛亮这时候已经把该做的做了,接下来就看刘备这个老大怎么选了——诸葛亮只能提建议,拍板的还是刘备!可惜,刘备没听。

刘备离开襄阳后,荆州的老百姓怕曹操屠城,又念着刘备的“仁义”,就自发跟着他一起跑。这时候有人跟刘备说:“您得赶紧跑,保住江陵,现在您虽然人多,但穿盔甲的士兵少,曹军要是追上来,咋挡?”但史书没说这人是不是诸葛亮。我觉得诸葛亮作为军师,眼光肯定看得远,他知道带老百姓走肯定拖慢队伍速度,所以这人说不定是诸葛亮授意的。
其实啊,扔下老百姓,带着军队赶紧撤,才是明智的。当时刘备兵马不多,根本护不住老百姓,而且人一多,队伍走得慢。更关键的是,万一被曹军追上,曹军肯定会觉得这些跟着刘备的百姓是“敌人”,直接动手。说白了,老百姓跟着刘备,风险更大!
刘琮是主动投降的,说明荆州没咋抵抗,曹军也没啥大伤亡,所以曹军没必要屠城——一个安安稳稳的地方,才方便曹操管啊!可老百姓一旦跟着刘备,在曹军眼里就成了“敌人”,真被追上,那就是砧板上的肉,任曹军宰割,哪还是啥良民?
可惜啊,这个既能保百姓又能保军队的两全之策,也被刘备给否了。
《三国志》里记载:“有人跟刘备说:‘应该赶紧去江陵,现在您虽然人多,但穿盔甲的少,曹军来了咋挡?’刘备说:‘干大事得靠人,现在这些人跟着我,我咋能扔下他们不管!’”
从这两件事能看出来,诸葛亮早就提过能避免长坂坡惨败的建议,但刘备没听。刘备是主帅,诸葛亮只是军师,所以这时候诸葛亮真没啥责任。

不过话说回来,诸葛亮那时候已经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了,要说他一点责任没有,也说不过去。但仔细想想,从刘备开始撤退,诸葛亮基本没犯错。要找他的责任,只能看撤退前的事儿了——诸葛亮确实有点小失误:情报工作没做好!
有人说打仗靠猛将对决,有人说靠军队厮杀,还有人说靠国家实力。可我觉得,打仗打的是情报,是信息差!只要你知道的比敌人多,敌人知道的你知道得更深,那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可惜啊,这场仗里,诸葛亮的情报工作确实没做到位。
刘备投靠刘表后,被安排在樊城,说白了刘表就是让他帮着挡曹操。刘备和曹操是老对手了,就算投靠了刘表,也和曹军打过好几次仗,按理说刘备集团应该盯着曹军动向啊!诸葛亮作为军师,核心人物,专门出谋划策,更应该知道曹军的情况。可曹操南下的消息,诸葛亮居然不知道,等曹军都到宛城了,他才听说——这情报工作,确实拉胯了!
诸葛亮看起来是个穷书生,其实在荆州背景很硬!他岳父黄承彦是荆州名士,黄承彦又是蔡讽的女婿,刘表的连襟——说白了,诸葛亮和荆州世家大族能搭上线,完全能搞到更多情报。可等荆州世家都跟着刘琮投降曹操了,诸葛亮还不知道曹操已经南下,这确实是他失职。这,就是诸葛亮该负的次要责任。

看完诸葛亮在这场仗里的表现,基本就能明白,为啥该刘备负主要责任了。
首先,刘备是统帅啊!诸葛亮再牛,也只是军师,只能提建议,拍板的是刘备。刘备是整个集团的老大,军队出了问题,打了败仗,自然该他负主要责任!就像公司亏钱了,你不能怪员工,只能怪老板啊!
其次,刘备这“仁义”过头了。刘备因为“仁义”,不肯打刘琮,结果荆州全境丢了;又因为“仁义”,带着老百姓一起跑,最后害了大家。表面看刘备仁义,可结果呢?他的“仁义”带来了大麻烦!
本来荆州能扛一扛,大家不至于任人宰割,可刘备为了名声,不打刘琮,这就是“小仁义”没“大仁义”;本来可以扔下老百姓自己跑,老百姓不会被曹军当敌人,刘备也能安全撤走,可他又为了名声选错路,还是“小仁义”没“大仁义”!说白了,刘备这俩行为,看似仁义,但从大局看,对老百姓就是场灾难。
实力不够的时候还瞎“仁义”,不过是自己骗自己,最后害了大家而已。
最后,刘备的军事能力也有问题。带着老百姓走,本来7天的路走了20多天,才走了一半多,这速度也太慢了!刘备为啥不让大家快点走呢?明显是他军事上太短视,觉得曹操不可能追这么快,结果他想错了——曹操多果断啊,日夜兼程,一天就追上了!想啊,要是刘备也有曹操这种魄力和能力,咋会被追上?咋会输这么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