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母亲地位低微-为何他能被选为太子呢 (汉武帝母亲地位高吗)
古代皇位传承往往父死子继,以立嫡立长为依据,如果没儿子,则兄终弟及,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非嫡非长,母亲王娡是楚霸王分封的燕王之曾外孙女,虽有贵族血统,但已沦落为平民,且又有过婚姻,后台不硬...
古代皇位传啊,一般都是老子死了儿子接,讲究个立嫡立长。要没儿子,那就弟弟上。
汉武帝刘彻,那是汉景帝第十个儿子,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他妈妈王娡呢,祖上是楚霸王分封的燕王,算起来是曾外孙女,虽然有点贵族血统,但到她这儿早成平民了,还结过婚,后台不硬,地位也不高。可就这么个“草根”皇子,愣是从十四个里冒了头,成了天选之子,让人直纳闷:他们到底有啥本事?使了啥手段,能坐上那个位子?
那问题来了,汉武帝明明是庶出,妈还出身低,凭啥能当上皇帝?
咱们掰扯掰扯,汉武帝能登基,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好几件事凑一块儿的结果。一是汉景帝的薄皇后没儿子,立嫡这事儿说不过去;二是他妈妈王娡,脑子好使,在宫里使劲运作;三是汉景帝就喜欢他,有意让他接班;四是刘彻自个儿就聪明,爱学习,有那帝王范儿。具体咋回事,咱慢慢唠。

第一,汉景帝的薄皇后没嫡儿子,其他皇子也没啥大动作,这就给刘彻上太子位子留了缝儿。
但凡有点盼头,有人就使劲往前拱。汉武帝就是那个把“可能”变成“现实”的人。
立太子这事儿,是皇位世袭的根本,按规矩得立嫡。可汉景帝的薄皇后,肚子一直没动静,“立嫡”这规矩直接就废了,压根儿不可能。
这么一来,汉景帝所有儿子都是庶出,“立嫡”这条路堵死了,那所有皇子都有机会,刘彻自然也就有了当皇帝的可能。
汉景帝有十四个儿子,刘彻排第十。老大刘荣虽然是太子,但没啥本事;剩下的十二个,不是沉迷酒色,就是啥也不干,都比不上刘彻。这不,就给刘彻留了个空位儿。
第二,他妈妈王娡,那脑子转得快,在宫里没少使力气。
每个厉害的小皇帝背后,都得有个不简单的妈,汉武帝的王娡就是这样。刘彻能当上天子,王娡真是操碎了心,一步一个坑,步步都算到了,作用大得很。
王娡刚怀上刘彻,就开始给他造势。什么“梦日入怀”,这吉兆是她一张嘴说的。要是真做了梦,那就是她想儿子想疯了;要是编的,更能看出她为了儿子以后,还在肚子里就给他铺路了。
刘彻六岁就跟他表姐陈阿娇定了亲,这是王娡为了儿子出头,和窦太主刘嫖联手。她想靠窦太主这棵大树,拉拢后宫最厉害的窦太后。只要窦太后点头,事儿就好办了。
有刘嫖为了女儿当皇后,在汉景帝面前使劲夸刘彻;窦太后那边也默认了。这么一来,刘彻在十四个皇子里地位越来越高。公元前153年,19岁的刘荣当了太子,3岁的刘彻被封了胶东王。
为了帮刘彻当太子,窦太主和王娡一个明面儿上使劲,一个暗地里搞小动作。窦太主在景帝面前说太子刘荣他妈栗姬的坏话,说她诅咒别的嫔妃;王娡呢,背地里挑唆栗姬的支持者,让他们上书立栗姬为后。景帝刚听完窦太主告的状,又听说大臣要立栗姬为后,前朝后宫勾结,一看就是栗姬搞的鬼,气得直接废了太子刘荣,还把栗姬的亲戚全杀了,断了她的靠山。
两人这么一联手,拦路的石头终于搬开了。王娡费尽心思想给儿子谋的太子位,眼看就要到手了。刘彻能当上太子,全靠他妈妈脑子好,会算计,政治眼光毒辣。

第三,汉景帝就喜欢刘彻,有意让他当接班人。
刘彻能当太子,除了妈妈,爸爸的作用更大。汉景帝十四个儿子里,就属他最疼刘彻。刘彻出生前一晚,景帝做梦,梦见一只小金猪飞进后宫,汉高祖还托梦说,王夫人生的儿子叫“彘儿”(古代“猪”可是“龙”的意思)。刘彻这孩子,好像一出生就带着金钥匙,倍受宠爱。
为了让刘彻顺顺当当当皇帝,景帝先从废了太子刘荣开始,又搞了波“清障行动”。名将周亚夫太傲,景帝怕刘彻镇不住他,就找借口说周亚夫的儿子给他买了500套铠甲当陪葬,说是要造反,把他关进大狱,活活气死了。
清完障,还得给刘彻找个好老师。景帝给他挑了自己最信任的卫绾,让他好好教刘彻。在景帝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刻意培养下,刘彻安安稳当了9年太子,16岁就登基当了皇帝,君临天下。
第四,刘彻自个儿就聪明,还爱学习,有那当皇帝的样儿。
想当皇帝,光靠爹妈使劲可不够,自个儿也得行。刘彻小时候就机灵,最有名的就是“金屋藏娇”。才4岁,他就懂看人脸色。有一次姑姑刘嫖逗他:“想娶媳妇不?”他笑眯眯地看着阿娇说:“想!”刘嫖指了指旁边的小宫女,他直摇头。问到娶阿娇,他居然说:“我要娶阿娇,就给她盖个金屋子,让她舒舒服服住里面。”这么个小机灵鬼,谁见了都喜欢。
有一次景帝抱着小刘彻聊天,问他:“想不想当皇帝啊?”刘彻说:“当皇帝这事儿我可说了不算,得老天爷点头。我就想天天跟父皇待一块儿。”这小嘴儿真甜,还孝顺。景帝一看这孩子,心里就有了立他为太子的想法。
刘彻不光聪明,还特别爱学习,三岁就能背书,过目不忘。他看窦婴有本事,就偷偷学他看什么书,自己也找来看。他对汉律也门儿清,有一次跟着景帝听廷尉判案,案子是说有个男的发现继母跟人通情杀了他爸,就为父报仇杀了继母。廷尉判这男的大逆不道,要凌迟。刘彻直接说廷尉判错了。
那男的杀的是杀父仇人,不是亲妈,按律不算大逆不道,不能凌迟,就判个杀人偿命,死刑。那继母本来就该死,男的杀了一个该死的人,得轻判,死牢里干苦役就行。他说得头头是道,景帝听了都直点头,觉得这才是当皇帝的料,圣君的范儿,更疼这刘彻了。
刘彻能当太子,既有爹妈疼的原因,也有他自己聪明、天赋异禀的本事。所以虽然是庶出,妈地位也不高,但年幼的刘彻在波诡云谲的宫斗里,最后还是冒了头。公元前148年,他总算熬出头,成了万众瞩目的太子。
当了9年太子,16岁就稳稳当当坐上皇位,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前无古人啊。这孩子,志向远大,有股子拼劲,靠爹妈帮忙,加上自个儿能耐,赢了十四个兄弟,当了天下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