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为什么要害蔡文姬之父呢 (王允为什么要杀尽李傕郭汜)
王允为什么要害蔡文姬之父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事实证明,王允的极端做法,不光没有起到团结豪门士族的作用,反而与他们愈走愈远,蔡邕为何对董卓之死感到哀伤蔡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说起来,王允这招杀鸡儆猴,非但没笼络住豪门士族,反倒把他们推得更远了。
蔡邕为啥对董卓之死那么难过?这人可不是一般人,东汉全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藏书家,还懂音律,他女儿蔡文姬,就是后来那个写《胡笳十八拍》的大才女。
生在乱世,蔡邕对政治向来能躲就躲。可偏偏不擅长这个,汉灵帝那会儿没少栽跟头。董卓掌权后,为了拉拢士族,硬是把蔡邕绑到朝廷当官,这就给他后来的悲剧埋了伏笔。
1. 蔡邕和董卓的那些事

可惜董卓是西凉军阀,关东士族门阀根本不认他,好多文人都选择不合作,蔡邕一开始也是:
“董卓当司空那会儿,听说蔡邕名气大,非要征召他。蔡邕装病不去,董卓当场就炸了,吼道:‘我灭他族都行,蔡邕敢跟我摆谱?看我不收拾他!’又逼着地方官把蔡邕抓来,蔡邕没办法,只好去了,董卓还真挺器重,让他做了祭酒。”
蔡邕到任后,董卓对他好得没话说,三天之内,从侍御史升到尚书,又封了巴郡太守,后来又留在身边当侍中。第二年,因为迁都有功,直接封了高阳乡侯。董卓还总拿国家大事问他,礼敬得很。
不过蔡邕提的不少政治建议,董卓压根不听。他挺郁闷,跟堂弟说:“董卓这人脾气倔,死不认错,成不了大事。我想跑兖州去,要是路太远,就先躲山东那边看看。”
可惜一直没跑成,接着就听说王允把董卓给杀了。
2. 蔡邕之死
董卓死了的消息传到蔡邕耳朵里,他“啊”了一声,脸上露出惋惜的样子,还叹了口气。王允在旁边一看,当场就火了:
“董卓是国贼,差点毁了汉朝!你当臣子的,该跟他同仇敌忾,倒好,你念着他对你的好,忘了大节!现在他该死,你还替他难过,是不是也想造反?”
蔡邕这才反应过来,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赶紧给王允上书认错,说愿意砍了脚赎罪,就求留条命,好把《汉书》写完。朝里不少大臣也替他求情,说杀蔡邕不吉利。
王允却铁了心,说:“想当年汉武帝没杀司马迁,倒让他写了本《史记》,尽说风凉话,影响多坏!蔡邕这书要是写出来,指不定怎么编排咱们呢,必须死!”
就这么着,蔡邕死在了监狱里。这事当时震挺大,好多文人都替他可惜,经学家郑玄说得最到位:“汉朝的事儿,以后还有谁能说清楚啊!”
蔡邕为啥对董卓有感情?
说白了,董卓对他确实不错。想想蔡邕这辈子,当官总不顺动不动就下狱,董卓一上来,三天之内把他从祭酒升到尚书,还封了侯。这种赏识,对文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容易让人产生“知己”的感觉。
蔡邕对董卓的伤痛,其实就是人之常情。董卓突然死了,他叹口气,脸上带点难过,换谁不有点情绪?只是蔡邕忘了,人不光有感情,还有身份——董卓是国贼啊!
除了感念和伤痛,蔡邕对董卓还有点惋惜。客观说,董卓也不是没理想,他也想治国平天下,这点蔡邕最清楚。当初他提的建议董卓不听,他还挺郁闷,一度想跑。所以蔡邕估计心里也嘀咕:“要是董卓当初听了我的话……”
以上才是蔡邕对董卓的真实感情,可不是王允说的“只顾私情忘了大义”那么简单。
王允杀蔡邕,其实有政治算盘
王允能不知道蔡邕和董卓那点事?他本身就是大政治家,朝里关系门儿清。所以“蔡邕忘恩负义”,不过是个借口。
杀了董卓后,王允得把自己和董卓彻底划清界限,把诛杀董卓包装成“正义之举”,这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拉拢门阀士族,重建班子。政治清洗嘛,向来是重塑形象最省事的办法,还能顺便煽动一下群众情绪。
2. 杀蔡邕也是为了立威
其实王允和蔡邕有点像,都是董卓提拔起来的。汉灵帝那会儿,王允也没少遭罪,好几次下狱差点没命,他的官场快车道,也是董卓给铺的。所以他说蔡邕“顾念私情”,自己多少有点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
但王允是诛杀董卓的主谋,被当成了“忍辱负重”的英雄。不过当时他可能还得自证清白,杀蔡邕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用蔡邕的血也能震慑一下朝里其他文人,顺便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这就是蔡邕的命——除了搞学问,他跟门阀集团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王允杀他,估计也有讨好门阀的意思。
蔡邕之死,人文跟政治的碰撞
现在回头看蔡邕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人文和政治撞上了。蔡邕这人,用文人的眼光看世界,觉得董卓赏识他,就是知己,结果忘了董卓首先是个政治人物,政治世界里哪有那么多私人感情?
客观讲,董卓对蔡邕好,可能也是把他当招牌,用来吸引士族,真把他当治国能臣吗?未必。但蔡邕偏偏用文人的思维去理解政治,以为董卓是“知己”,甚至动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思。
现代人可能会问:蔡邕为啥不躲着政治,老老实实做学问呢?
那会儿的文人啊,跟现在人想赚钱体现价值一样,他们的最高理想就是“治国平天下”,想躲都躲不掉。蔡邕本来也不想当官,结果被董卓硬生生拽进了漩涡,这就是他的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