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有多毒辣-他杀了董卓后有哪些行为 (王允有多毒辣女人)
王允,东汉末年重臣,他文韬武略,善于计谋,却在董卓身边忍辱负重,阿谀奉承,最终取得了董卓的信任并将之诛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杀董卓这件事,王允处处处心积虑,将自己的智...
王允这人,东汉末年的大官,文武双全,脑子活络,能在董卓跟前装孙子,忍辱偷生,最后把董卓给干掉了。
杀董卓这事儿,王允可是憋了个大招,把脑子里的弯弯绕绕全用上了。他跟士孙瑞偷偷摸摸合计,让士孙瑞伪造圣旨,自己借着职务之便盖了印;又把义女貂蝉推出去,用美人计挑拨吕布和董卓的关系,让这对“父子”闹得不可开交。这一套连环计下来,刺杀董卓的事儿,基本稳了。
这一招借刀杀人,王允赚麻了:收买了吕布的心,除掉了董卓这个祸害,还得了天下人的叫好,简直赢麻了。可谁能想到,董卓一死,这家伙的狠劲儿和自私,慢慢就露馅了。

先说说他这居功自傲的毛病。
王允杀董卓,真像他说的那么是为了保护皇帝?扯淡。董卓那会儿权势滔天,谁见了不腿软?王允当然也怕,但他胆儿肥,敢联合大家,借着大家的怒火把董卓干掉。
结果呢?大家一通猛夸,王允飘了。心想“董卓这么牛逼的人都让我干掉了,还有谁敢惹我?”从此跟谁说话都鼻孔朝天,不再跟群臣推心置腹,觉得自己天下第一。
当时有人评价他:“这哥们儿一得势,脸上就没过好颜色,自视甚高,不懂得变通,所以大家都不怎么跟他混。”确实,他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脸上写着“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爱搭理了,群臣自然也就慢慢疏远他了。

再说说他这不分青红皂白杀人的事儿。
东汉有个文人叫蔡邕,挺有名儿的,书法家,蔡文她爹,跟董卓关系不错,董卓对他有知遇之恩。
董卓被杀那会儿,蔡邕一听,吓得一哆嗦,忍不住叹了口气。结果这口叹气要了他命——王允听见了,当场炸了,觉得蔡邕是念着董卓的好,跟董卓一伙的,二话不说就把他抓进大牢。
蔡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作为大文人,他想把《汉书》写完,说“让我写完史书,砍头、砍脚都行”。
同事们都觉得可惜,想救他,但没用。太尉马日磾还特地跑去跟王允求情,说“蔡邕这人才华横溢,懂历史,让他写完史书吧,算将功补过”。
王允不听,还甩出一句狠话:“当年汉武帝没杀司马迁,结果让那本骂人的史书流传后世。”他油盐不进,蔡邕最后冤死在狱里。蔡邕就是个文人,又不会造反,王允干嘛非要杀他?
说白了,王允就是又嫉妒蔡邕的才华,又想杀鸡儆猴,告诉大家“我跟董卓不是一伙儿的,谁念董卓的好,就是这个下场!”

最要命的是,他还把主意打到了董卓旧部头上。
董卓死了,关中十多万凉州兵怎么办?正常人都知道,杀了董卓就行,剩下的兵得安抚,说不定还能收为己用。可王允偏不,他怕董卓旧部造反,非要对凉州兵赶尽杀绝。
他想把凉州兵的兵权夺过来,换成关东兵去管。群臣都劝他:“凉州兵本来就怕关东兵,这么干,他们该慌了。”
结果呢?凉州人一听要解散军队,全慌了。到处传“王允要杀光所有凉州人”,将领们本来就怕王允夺权,这下更怕了,觉得不反抗就得死。
凉州将领们抱团取暖,一起商量对策。他们说“蔡邕就是叹了口气,王允就要他命;我们呢?他不光不赦免我们,还要夺我们的兵权,把我们往死路上逼。除了反了,还有啥活路?”
凉州兵一反,王允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他自个儿作死,怪谁呢?

王允刚愎自用,心狠手辣,搞得凉州人心惶惶。对凉州兵赶尽杀绝,失了民心,逼得人家造反,这不就是亲手给东汉王朝挖坑吗?
后来想想,王允杀董卓时那叫一个英明神武,可权力一上来,整个人就魔怔了。跟群臣摆架子,对蔡邕下死手,对凉州兵赶尽杀绝,每一步都踩在雷上。你说他要是能收着点,东汉会不会晚点完蛋?谁知道呢,反正他是把自己作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