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汉朝出现的盛世也有商人的功劳-汉武帝为何会成为商人的噩梦 (汉朝出现的盛世局面)

还不了解,汉朝盛世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朝盛世有商人的功劳,为何汉武帝时期,是商人的噩梦?自从秦朝以来,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得到普遍执行,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admin
汉朝盛世有商人的功劳,为何汉武帝时期,是商人的噩梦? 秦朝之后,重农抑商这事儿在中国就一直挺普遍的。封建王朝想保住自己的统治,总得想点法子对付商人,不是剥削就是压制。不过呢,商业毕竟是社会生活里的一块,封建王朝也不能完全把它给掐了。而且商业在中国其实一直是在发展的,重农抑商这政策也不是一直卡得特别死。 秦朝才存在了十五年,放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根本看不出一项政策到底会怎么变。一般要研究中国古代这种持续性的政策,大家都是从汉朝开始看的。那作为封建社会真正开始大发展的汉朝,他们又是怎么搞这政策的?商人在汉朝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
汉朝出现的盛世也有商人的功劳-汉武帝为何会成为商人的噩梦 (汉朝出现的盛世局面)(图1)
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为啥都跟商人过不去?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当上了皇帝,大汉王朝就这么开始了。汉朝刚建立那会儿,刘邦沿用了秦朝来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那是真打压。他规定过:“商人不能穿丝绸、不能坐车,还得交重税,就是要让他们日子不好过。”刘邦本是反秦义军的头头,推翻秦朝后,反倒把秦朝的政策当宝贝一样接着用。这说明啥呢?说明秦朝那套制度其实挺合理,挺适合古代社会的。 重农抑商这政策最早是战国时候商鞅给秦国定的,目的就是让国家富起来、军队强起来。那这里就有个问题了,商业来钱多快啊,秦国想富国强兵,不发展商业,反倒要打击商业,这操作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说到底,中国一直都是个农业社会,农耕文明是咱的根。而作为农业社会的“管理者”,封建官府的钱袋子主要靠农业收税,向农民收田税是官府搞钱最主要的路子。虽说商业赚钱快,但钱主要进了商人腰包,不是国家的,这跟封建官府“富国”的目标对着干。而且商业这东西,天生就带个“利”字,一旦不管着,肯定有更多人往里钻。司马迁说过:“人嘛,谁不想发财?这不用学,天生就想要。”人都有趋利的本性,商业要是不受限,肯定会有大量劳动力从地里跑出来,去搞“殖产兴业”。这对官府来说可太糟了,农业人口少了,国家财政就缩水,打仗、搞建设的人也不够了。 封建官府搞“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打压商业,就是把人拴在土地上,给他们当免费的劳动力和提款机,好让王朝转起来,也让王公贵族能享受。要是放在战国那会儿,秦国想在群雄里冒头,就得有足够的兵、足够的人、足够的粮,才能一直打大仗。所以必须把人死死按在土地上,让他们干活、生娃,不能到处跑。另外,商人要是掌握太多钱,对统治者也是个威胁。啥叫“富可敌国”?要是个人有钱又有地方势力勾结,皇帝能睡得着吗?所以政府必须得压着商人。
汉朝出现的盛世也有商人的功劳-汉武帝为何会成为商人的噩梦 (汉朝出现的盛世局面)(图1)
但这不代表王朝不需要商业。有些东西农业造不出来,官府也得靠商业。秦始皇就挺看重两个商人,一个是乌氏夥,一个是寡妇清。一个给他供牲畜,一个给他供丹砂,秦始皇对他们好得很,一个封了爵,一个被封“节妇”,还给她修了个台纪念。 汉朝刘邦之后,吕后掌权,对商人的限制松了点。《史记》里写:“孝惠、高后的时候,天下刚安定,又放松了商人的律法。”西汉初年,国家啥都得重建,要是还死卡着商业政策,不刺激一下经济,肯定不行。而且商业也能给国家交税,缓解汉初的穷日子。所以西汉初年,对商人总体是扶植的态度,限制少了点,但也还是没跳出重农抑商的大框框。 大汉盛世,有商人一半的功劳 这么一松,汉朝的商业就火起来了。汉代的买卖主要在“市”里搞,就是固定的地方。长安城里最早有东西两个市,后来增加到九个。汉代的市是个方形的院子,边长二百六十步,市和市之间隔四里,每个市都有围墙,四面各开一个门,门口有“市监”管事。市监手里拿着刻着尺寸的皮鞭,专打那些不守规矩的。 每天早上市门开,晚上关。市里按商品种类排商肆,就是卖东西的地方。为啥要这么排?主要是官府收税、管着方便。市的四个角有“邸店”,当仓库用。市里有十字或井字的路,叫“隧”。长安东西两个市建得早、规模大,有四条井字路;其他市就两条十字路。市中央还有“市楼”,楼上有人盯着“百隧”,管市场。市楼上有鼓和旗,开市、闭市就敲鼓、摇旗指挥。 除了城里的正规市,汉代也有民间的“小集市”,后来成了“草市”。小集市管得不严,还是定期才开。边疆和军队里还有“军市”,给当兵的买东西。市里卖的东西可多了,盐、油、醋、酒这些日用品,皮革、药材、织物这些生活用品,还有各种农具、工具,啥都有。这些东西,有的是农民农闲时做的,有的是商人在作坊里专门做的。私人手工作坊当时特别火,种类多,规模也大。 这么宽松的环境下,出了不少商业大亨,搞长途贩运、盐铁冶炼、囤货、农林畜牧、金融信贷的都有。临邛卓氏、山东程氏、宛城孔氏,都是西汉有名的冶铁商人。宣曲任氏靠卖粮起家,无盐氏靠放贷起家,桥姚搞畜牧业,师史搞贩运,都成了世代富豪。司马迁写当时商业多火的时候说:“汉朝兴起后,天下统一,开放关隘,放松山林湖海的禁令,所以富商大贾跑遍天下,想买啥都能买到。” 汉武盛世,竟是商人的噩梦 汉朝商业在文景时候达到顶峰,但到了汉武帝这儿,商人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汉武帝那会儿,几十年过去,出了好多豪强大家。之前说过,官府和商人天生就有矛盾,皇帝不能让商人和国家抢人,也不能让他们掌握太多钱。 汉初之所以对商人松,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让经济恢复过来。但到了汉武帝时候,汉朝经济已经挺繁荣,国力也强了,国家和商人的矛盾一下子就突出了。但也不能明抢,得找个理由。汉武帝以“豪富的官吏百姓,财产几万,穷的却越来越穷”为由,搞了“禁榷制度”。就是官府垄断一些重要商品专卖,咱们熟知的盐铁官营就是这制度的一部分。 汉武帝搞这制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搞钱,给他打匈奴提供资金。同时也是为了打击富商,把最赚钱的行业收归国有,让靠这个吃饭的商人没得赚。如果说禁榷制度是给商人当头一棒,那“算缗”和“告缗”才是真·噩梦。 算缗制度在刘邦时候就有,汉惠帝后废了。汉武帝时候,张汤、桑弘羊他们一推,又恢复了。算缗就是向商人收税,刘邦说的“重租税以困辱之”,就是这个意思。算缗要求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报自己的交易额,然后按标准收税。商人两千钱收一算(一百二十钱),手工业者四千钱收一算,比商人少一半。车船也收税,平民的车一辆一算,商人两算,五丈以上的船一算。 要是有人瞒报或少报财产,家产没收,还得罚去戍边一年。官府还鼓励大家举报,举报属实,没收的家产一半给举报人,这叫“告缗”。告缗制度一搞,汉朝举报的风气特别盛,好多富豪被抄家,财产充公,家人变成奴隶。汉武帝的算缗、告缗政策,加上其他打击商人的经济政策,让汉代商业一下子垮了,文景时候的繁荣再也没了。
汉朝出现的盛世也有商人的功劳-汉武帝为何会成为商人的噩梦 (汉朝出现的盛世局面)(图1)
中国一直是农业社会,农业是根本,是封建政权保住位置的根本。商业在封建社会里,就只算个补充,不能挑战农业的地位,这是王朝给商业的定位。汉朝前期因为穷,不得不放开商业限制。但这种开放肯定是暂时的,等社会稳了,汉朝肯定得重新把重农抑商政策搞严了。 汉武帝对商业的态度特别强硬,大抢商人,占商业的便宜,充实国库,顺便打击商人。他的做法给后世王朝解决财政问题提供了一个模板,让工商业者在中国古代老是被官府侵夺,这也大大限制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 《汉代商业的繁荣》 《秦末汉初的商业经营》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成因及启示》


上一篇: 单身税-呢-汉朝的刘邦为何要向百姓收 (单身税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最后造成了什么影响-汉朝时期的白登之围结果是什么样的 (最后造成了什么后果)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