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王爷不好当吗-康熙的儿子们为何要参与夺嫡 (清朝时期的王爷)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九子夺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帝的儿子们,为什么放着逍遥王爷不当,非要参与九子夺嫡呢?康熙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共在位六...
九子夺嫡这事儿,大家肯定都听过吧?康熙那么多儿子,为啥放着逍遥王爷不当,非要挤破头争皇位呢?
康熙帝,清军入关后第二任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年号用了最久。他在位那会儿,平三藩、收台湾、打俄国,一路开挂,结果晚年却为传位头疼,闹出个九子夺嫡。
今天咱就单说这九子夺嫡,康熙这些皇子到底咋想的,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实力,为啥放着好好的王爷不做,非要往夺嫡这火坑里跳?
先说说清朝王爷到底逍遥不逍遥。清朝可跟明朝不一样,明朝巴不得王爷赶紧滚去就藩,留在京城就是威胁。参考最近火的《大明风华》,汉王为啥死赖着不走?就是不想丢权力。当然,电视剧是戏说,真皇权社会,皇帝让你走,你敢不走?到了岁数必须滚,娘死了都不能随便回京,钱是不少,但政治权力?基本为零。至于有没有可能继承皇位,全靠天意,比如嘉靖、崇祯,前一任皇帝突然嗝屁了,继承人还在就藩地斗蛐蛐呢,“咣当”一下皇冠砸头上了。就算轮不着自己,当个闲散王爷也行啊,比如福王朱常洵,万历赏了他四万顷良田,他自己不好意思只要了一半,还有盐税茶税全归他,结果养成了硕鼠,洛阳被李自成攻陷后,他和几头鹿一起煮了,众人分吃“福禄宴”。福王生不逢时,赶上明朝内忧外患,没好下场。但明朝王爷对清朝王爷来说,虽然没政治权力,也算逍遥自在了。
而清朝王爷就惨多了,可能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定下规矩:“不赐土,不临民,不加郡国!”收入就靠爵位俸禄、职务工资、朝廷赏赐的庄园矿山,还有节日红包、下属孝敬这些。看着还行,开销更大!《雍正王朝》里三阿哥、十阿哥,连太子都因为府上开销大,借国库银子呢。也就是说,不勤俭持家,连饭都可能吃不上。
除此之外,爵位不是百分百继承的,得递降。简单说,亲王儿子只有一个能继承郡王,后面的就算嫡出,最高封个不入八分辅国公。传几代后,妾生的儿子直接没爵位了。最理想状态下还得考试,翻译、骑射、布射,全优才能拿应得爵位,考不好,亲王儿子也白搭。
那康熙儿子们全封王了吗?《雍正王朝》里热河围事后封了四个亲王,其实没那么容易。皇上特别看重生母,太子胤礽一周岁就被立,沾了孝诚仁皇后的光,嫡出;老八胤禩不受待见,就因为他妈是辛者库的,康熙朝连郡王都没捞到;老十胤䄉生母牛,直接封郡王,这也是老八拉拢他的原因。康熙活着时封王的皇子,老五胤祺是和硕亲王,老七胤祐是多罗淳郡王,都没参与夺嫡。其他参与夺嫡的九位里,老大直郡王、老二太子、老三硕诚亲王、老四雍亲王、老十敦郡王,其余都没封王。这些王里,老大胤禔因为魇镇太子被永久圈禁,老二太子又被废。康熙几十个儿子,没封王的大有人在,比如老八胤禩,当时就封了个贝勒,廉亲王是雍正即位后才封的。这么多皇子,王都封不上,俸禄低,生母势力又不行,想逍遥也难。更关键的是,下一任皇上咋看他们?要是亲爹这儿混不上王,提前押宝一个皇子,也有希望被封王,但风险大。老九胤禟、老十胤䄉就押错了宝,最后被雍正整得惨。
其实“九子夺嫡”就是说书人噱头,历史上没真争得你死我活。关键不在“夺”,在“嫡”,也就是看谁妈肚子争气。这玩意不是长大了能自己夺的,还是小蝌蚪时就定了。之所以出现九子夺嫡,不是皇子们有问题,是皇上出了问题,顶多算四个,不是九个。《雍正王朝》里太子胤礽两次被废,真不怪他,怪康熙要求太高。《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要是只有一个裕王,早废他八百回了。真实历史也差不多!人老了,皇上也一样,总觉得子女盯着自己那点遗产。历史上能把太子位坐出蘑菇的,也就英国查尔斯王子能比了。越是抓着权力的人,越怕失去权力,不同于嘉靖,康熙决不允许朝廷出现另一个小朝廷。那些过早押宝太子的人,本想拥护太子,反而成了拉他下水的人。太子第一次被废,不就是康熙自己联想太子要刺杀自己吗?
“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
眼看太子地位一天不如一天,其他皇子能不想后路?康熙早晚要死,死后的皇帝咋对我?翻翻历史:努尔哈赤是自己抢的位,皇太极即位后,除了代善,其他三大贝勒没一个好下场;对小妈更狠,多尔衮亲娘阿巴亥都被拉去殉葬。多尔衮记仇,皇太极一死,睡了他儿媳妇豪格的老婆,据说连孝庄都差点搭进去。顺治看着这一切,传说出家不是没根据。豪格、多尔衮也没好下场,死后被挫骨扬灰。康熙即位总好多了,兄弟少,都在吃奶时就跟皇位错开,没灭他们的必要。但顺治留下的顾命四大臣就不妙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故事都听烂了。索尼算幸运的,但父债子还,他儿孙就没这福气了,等到太子胤礽被废时,四大辅臣全完蛋了。太子被废,其他皇子慌了,不是他们要夺嫡,是康熙逼着他们去夺。嫡子废了,剩下的不都是庶出吗?比的就是实力。不争的话,万一哪天看我不顺眼的兄弟即位了,再赶上他娘跟我娘争过宠,得,没跑了。趁着还能一搏,索性赌一把,剩下的皇子迅速结党,向皇位进军。康熙还算仁慈,知道雍正即位后肯定会收拾兄弟,这是他们家传统。留下圣旨让雍正善待兄弟,结果雍正早忘了。不过还算好,老婆老婆,老娘老娘,就是圈禁到死,比真刀真枪强。倒是乾隆,对兄弟没兴趣,对死去的老爹兴趣大。把他爹弄的《大义觉迷录》给禁了,还把宣讲人曾静凌迟了。所以说,王爷?皇上?不在位都可能被儿子坑,哪有什么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