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很少有后宫专政的现象呢? (为什么明朝很神秘)
历朝历代,如果碰到皇帝年少,朝廷无主,经常会出现太后垂帘听政的现象,其实这事情也无可厚非,在封疆王朝,皇权的级别最高,如果皇帝无法亲政,最亲近的就是皇帝的母亲,也就是太后,为了防止皇权旁落,那么权力就...
历朝历代但凡遇上小皇帝登基,朝廷没主心骨,太后垂帘听政的事儿挺常见的。在那种皇权至上的朝代,皇帝就是老大,要是小皇帝没法管事儿,最亲近的人就是他妈——太后,为了不让皇权落到别人手里,权力自然就归太后了。
汉朝有吕后专权,唐朝有武则天夺位,清朝还有慈禧垂帘,那为啥明朝就例外,没闹出后宫干政的事儿呢?

后宫的太后们挺克制
明朝也常有小皇帝,比如宣宗一走,朱祁镇才九岁,当时还有人瞎传要立襄王当皇帝,张太后赶紧把大臣叫到乾清宫,直接立了朱祁镇。可毕竟孩子太小,管不了政事,大臣们想让张太后垂帘听政,她直接拒绝了:“别坏了祖宗规矩,先把那些不紧要的事儿都停了。”
张太后还让派靠谱的大臣帮着小皇帝,顺便压了压王振的气焰,对国家确实出力不少。万历登基时也才九岁,李太后脑子灵光,挺懂政治,但她压根儿不越界,把朝政全交给内阁首辅张居正,这才有了后来的张居正改革。对万历,李太后管得也严,想把他培养成明君,虽然万历最后算不上啥好皇帝,李太后也算尽到心了。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瓦剌抓了,朝廷乱成一锅粥,作为朱祁镇的亲妈,孙太后成了主心骨,她坚决主张打瓦剌,还让朱祁钰当了皇帝,稳住了局势。当时情况多危急啊,孙太后这招太明智了,既救了国家,又没违背祖制,北京保卫战打赢,她也有功劳。
这么看,明朝的太后们是真理性、够明智,该出手时绝不含糊,不该插手的半步都不越,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大明那种皇帝说了算的朝代,太后们能这样,也该被后世记着。

马皇带的头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原配,朱元璋刚投奔郭子兴义军时,马皇后就嫁给他俩。感情一直很好,后人老拿他们当恩爱夫妻的例子。
推荐阅读:元朝灭亡之时四大汗国为什么无人过来支援元朝
有次朱元璋被郭子兴怀疑,关进了大牢,马皇后还惦记着他。为了让丈夫能吃口饭,她偷偷烙了饼藏在胸口,去看朱元璋时给他吃,结果胸口皮肉都烫红了。朱元璋对其他妃子可能没啥感觉,但对马皇后那是真心实意,真是患难夫妻。
朱元璋老跟外人夸马皇后,马皇后却说:“听说夫妻互相容易,君臣互相难。陛下不忘我陪您过苦日子,也希望您别忘了和大臣们一起打天下的艰难。我哪敢跟长孙皇后比啊!”意思就是让朱元璋拿对她的心对大臣们,别始乱终弃。
史料里写她:“平时忙里忙外治理后宫,有空就研究古书。告诉六宫的人,宋朝贤后多,让女官记下她们的家规,早晚都看看。”马皇后是后宫老大,威信高,没事她就翻古书,教嫔妃们学宋朝贤后,多读书反省自己。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经历不好,性格有点偏激,一句话不对就可能杀人。每次朱元璋要杀人,马皇后就在后宫好说歹说劝他,让他少杀点。靠着马皇后劝,好多大臣都捡了条命。
马皇后可能比不上长孙皇后,但说“母仪天下”一点不夸张。她快不行的时候,还在劝朱元璋:“希望您多招贤纳谏,一直像刚开始那样,子孙都贤明,臣民都能过上好日子。”所以明朝没那么多后宫干政,马皇后带的头很重要。她死后,朱元璋哭得不行,再也没立过皇后。
朱元璋定的规矩管得严
虽然朱元璋文化不高,但他从打天下起就一直在读书,前朝后宫乱政的事儿他门儿清,所以刚建国就严令禁止后宫干政。史料里写他:“明太祖吸取前代女人祸国的教训,立规矩,首先严管后宫。”
洪武元年,朱元璋就让人写了后宫条律,设了女官、六局一司,吃穿用度都有规矩,这一套制度对后来管后宫影响很大,基本杜绝了后宫干政。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就像朱元璋不让宦官干政,结果明朝反而是宦官专权最厉害的朝代之一。明朝两百多年,偶尔也有想冒头的后妃,这时候除了皇帝,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大臣了。
万历四十八年,明光宗朱常洛沉迷酒色,乱吃药,才一个月人就没了,大明政权又要换人。朱常洛快死的时候,把小皇子朱由校交给李选侍照顾,这李选侍是朱常洛的宠妃,心术不正,想借着朱由校把持朝政。
大臣们立马反应过来,后宫干政前朝常有,要是不管,宫里传出的命令都不知道是谁发的,后果不堪设想。杨涟第一个站出来说:“天子能交给女人吗?昨天先帝召见我们,李选侍就硬闯进来,这样的人能信吗?大家跟我现在就进宫,把皇子接出乾清宫,先住慈宁宫。”
按理说,新皇登基,李选侍得搬出乾清宫,但她找借口说要照顾朱由校,死赖着不走,这太可疑了。杨涟带着方从哲、刘一燝、韩爌好几个大臣,直接闯乾清宫,当时有宦官拿棍子拦着不让他们进,杨涟大声骂:“先皇都死了,你们这些奴才不让我们进去,想干嘛?”
宦官被吓跑了,大臣们一拥而进去,好不容易找到朱由校,还有宦官上来拉扯,都被大伙骂跑了,最后簇拥着新皇帝到文华殿让大臣们朝拜。要是皇帝都被人控制了,大臣就是最后一道防线,“移宫案”就是例子。就因为大臣们刚正不阿,才保住了老朱家的皇权,不然李选侍、郑贵妃这些人得逞了,麻烦就大了。
当然,朱元璋出身草根,他子孙的皇后大多是平民,不是大家族出来的,这种皇后没靠山的外戚,就算有人想干政,实力也不够,根本干不成。
明朝的政治制度已经挺完善了,皇权也有制约,就算像嘉靖、万历那样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国家照样能转,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太后专政的土壤没形成,自然也就没这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