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抒发了怎样的心境-唐代裴度留守东都时所作-溪居 (抒发了什么)

裴度,字中立,中唐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受人敬重,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交好,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裴度所作的,溪居,吧,唐宪宗时期,由于宰相武元衡坚决支持削藩政策,被节度使李师...

admin

裴度,字中立,中唐那会儿挺牛的政治家兼文学家,跟白居易、刘禹锡都是哥们儿,在文学圈里也倍受尊重。今天咱们就来看看他写的《溪居》。

唐宪宗那会儿,宰相武元衡因为铁了心要削藩,被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暗杀了。当时裴度和武元衡一起上朝,也挨了三刀,幸好掉进了排水沟,才捡了条命。藩镇们这么猖狂,反倒让宪宗和裴度更坚定了削藩的心。后来裴度给力,平了淮西叛乱,宪宗总算迎来了大唐最后的“元和中兴”。

抒发了怎样的心境-唐代裴度留守东都时所作-溪居 (抒发了什么)(图1)

结果后来,宪宗居然被太监给杀了,这事儿说出去谁信?吕中说东汉、李唐总闹女主、宦官、外戚的祸,就是因为立天子的权力全在他们手里,哪怕李固、杜乔、裴度、郑覃这种人都没法纠正。汉唐那么牛,还是搞不定地方和中央、外戚和宦官的扯皮,搞得朝纲乱套,百姓遭殃,这哪是朝堂的事,分明是人性的考场啊。可惜啊,人性再怎么藏,那点丑陋也盖不住。

到了唐文宗大和九年,甘露之变后,宦官专权,裴度一看这形势,不想在京城跟他们同流合污,干脆搬到东都洛阳了。《旧唐书》里说他“立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木丛莽,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还在午桥别墅种了万株花木,建了凉台暑馆,取名绿野堂。

抒发了怎样的心境-唐代裴度留守东都时所作-溪居 (抒发了什么)(图1)

裴度在洛阳待着,跟白居易、刘禹锡这些名士天天吟诗、喝酒、弹琴、写字,玩得不亦乐乎。这么一来,洛阳的文风可就盛了,裴度这人爱提拔人才,功不可没。他写东西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蔡宽夫诗话》说他“语多质直浑厚,计应似其为人……可谓深婉”,这话挺对。

《溪居》

【唐】裴度

门径俯清溪,

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

时有水禽啼。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绿野堂外不远有条小溪,哗啦啦流着。走在门前的小路上,抬头就能看见溪水在太阳底下闪着光。古树长得老高,茅屋矮矮的,风一吹,树枝垂下来,跟老人慈祥的手似的,轻轻摸着房檐。

这里诗人从溪居周围的环境写起,刚好扣住题目,写得特别细,把个幽静高洁的好地方给勾勒出来了。小路通幽,来的都是懂行的;溪水清得能洗帽缨。茅屋虽小,但有德馨;古树再高,也得落叶归根。

抒发了怎样的心境-唐代裴度留守东都时所作-溪居 (抒发了什么)(图1)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现在待在这僻静地方,没人打扰;从此远离尘世的是是非非,专心修身养性。万物自在,小屋都跟着亮堂,翻翻书卷也开心;山水自然,时不时还能听见水鸟叫,多好听。

这里的“红尘”,指的就是以前那些政治斗争、阴谋诡计。现在啊,这些都被“清溪”洗得干干净净,被“茅檐”挡得严严实实,再也伤不着诗人了。他躲开世俗的热闹,全身而退,回归自然,心里舒坦,性子也放开了,不用再想进退得失,不用防着明枪暗箭。

整首诗看下来,话很朴实,调子古雅,有虚有实,韵味十足。诗人待在东都,远离京城的热闹,超脱世俗,有阅历,也有诗情画意。唐汝闻说它“自叙溪居之幽……萧然尘表,化簪缨于无有,非浮云富贵者不能”,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懂他的人自然懂。


上一篇: 他任职期间有什么作为-裴度的一生经历过几个朝代 (在任职期间) 下一篇:真正以笔杆子平乱世的奇人-唐朝宰相令狐楚 (真正以笔杆子为主的人)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