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鸯也曾七进七出-他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 (文鸯是谁的猛将)
七进七出,出自京剧长坂坡、豫剧长坂坡、秦腔剧长坂坡等戏剧艺术,原型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的长坂坡之战,据,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
七进七出”这词儿,咱们熟,都是京剧里赵云在长坂坡的戏码,对吧?豫剧、秦腔里也有这出。不过要说正史上真有“七进七出”的狠人,其实不是赵云,是另一位被忽略的名将——文鸯。据《资治通鉴》记载,魏末晋初时,文鸯真干过这事儿:公元255年,司马师派八千骑兵追他,他一个人冲进几千人堆里,杀了上百人,来来回回六七次,追兵吓得不敢靠近。这勇猛,不输赵云吧?但文鸯的结局,可比赵云凄凉多了。那他到底怎么死的呢?
先说说文鸯这人。文鸯,本名文俶,字次骞,小名阿鸯,沛国谯郡人,跟曹操同乡。他爹文钦,是曹魏的扬州刺史,骁勇善战,还跟曹操沾亲带故,挺受曹爽器重。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倒了,文钦也失了势,就带着文鸯驻守扬州,防着东吴。
到了255年,司马师废了曹芳,文钦和文鸯坐不住了,觉得司马师这事儿干得不地道,决定起兵讨伐。那时候文鸯才十八岁,年轻气盛,跟文钦说:“趁他们立足未稳,咱们现在冲过去,肯定能打个大败仗!”文钦一听有理,就分兵两路,趁夜袭击司马师的中军。司马师本来眼睛就有毛病,被文鸯这一突袭,疼得眼珠子都从肉瘤里崩出来了,但怕军心乱,只能咬牙硬扛。
虽然最后文钦、文鸯的兵败了,但文鸯这一冲,直接把司马师的病给冲重了,没多久他就死了。后来文鸯跟着文钦投降了东吴。可没过两年,诸葛诞在寿春反了,吴国派文钦父子去支援,结果诸葛诞猜疑心重,把文钦给杀了。文鸯一怒之下,就投了司马昭。
投了司马昭后,文鸯还挺受重用。诸葛诞败亡后,司马昭让他兄弟殓葬文钦,他感激得很。后来西晋代魏,文鸯继续在晋朝当官,做到了平虏护军。
到了270年,河西的秃发鲜卑反了,打得晋朝几个大将都死了,司马急得不行。277年,文鸯临危受命,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直接把秃发树机能干趴下,二十万胡人投降,这下名震天下了。按说这功劳够大了吧?可奇怪的是,司马炎不但没赏他,反而把他免官了,至今都不知道为啥。
290年司马炎死了,晋惠帝上台,皇后贾南风乱政。东安王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一直记恨文鸯当年背叛诸葛诞,就趁机诬告文鸯跟杨骏谋反。结果文鸯被冤杀了,还被灭了三族,死的时候才五十四岁。
后来唐朝的杜牧还专门写诗夸他:“念尔跨马事敌,执戈同仇,壮比文鸯,勇同李敢。”《西园闻见录》里也说他“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可惜啊,这么一位猛将,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

文鸯这人生得是真精彩,七进七出的勇猛不输赵云,平定叛乱的功绩也不小,可最后却因为政治斗争冤死,想想都让人唏嘘。有时候觉得,历史这玩意儿,不光看本事,还得看运气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