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丁原投靠董卓-吕布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杀义父丁原是谁)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猛将,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人们一提起吕布,就会联想起赤兔马,赤兔马日行千里,浑身火赤,身高八尺,身长一丈,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势,赤兔马和吕布相得益彰,两者一起征...
吕布和赤兔马,这俩名字搁一块,谁不知道啊?赤兔马那叫一个神,日行千里,浑身火红,身高八尺,一嗓子吼出来跟打雷似的,感觉都能直接冲上天。吕布骑着它,战场上就没遇到过对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问题是,董卓拿赤兔马当诱饵劝降吕布,吕布为啥就为了匹马,把自己的义父丁原给杀了呢?
董卓这人吧,确实挺狠的,把持朝政那会儿,反对者说杀就杀,老百姓在他眼里也跟草芥似的,没少搞屠杀,搞得天怒人怨,最后自己也没落着好。不过话说回来,他也有两把刷子,不然也做不到挟天子令诸侯不是?史书上说董卓挺大度的,年轻时在边塞混,名声就传开了。有次少数民族首领来他家做客,家里没吃的,他直接把自家耕牛宰了招待,那些首领感动坏了,回去后赶了一堆牲畜回赠他。
就因为这性格,董卓拉拢了一批人,手下的西凉军对他死心塌地。夺了权之后,为了立威,对那些有名望但顶撞他的政敌,他也忍着不杀。这次拉拢吕布,老毛病又犯了,还是用厚礼。这就跟现在彩礼似的(排除那些纯粹要钱的),男方家给多少,代表看重程度,也关系到女方嫁过去的位置。董卓送赤兔马,意思不就明摆着嘛——我看好你!
汉朝那会儿,好马可是硬通货,跟现在的限量款跑车差不多。汉武帝为了搞匹汗血宝马,不惜派大军去打,牺牲多大。所以啊,能弄到匹千里马,不光是有钱,更是身份的象征,尤其对武将来说,宝马在战场上真能救命,让你战斗力直接拉满。
董卓本身就是武将出身,知道武将对宝马有多痴迷。赤兔马到他手里,那宝贝似的,送出去前估计也犹豫了一下。但架不住部下撺掇,加上他那“大方”的性格,最终还是送了。这么一来,吕布确实感受到了董卓的“诚意”,对丁原的心思就开始活络了。
李肃去劝降吕布前,就跟董卓说过,这小子“勇而无谋,见利忘义”。这话真是一点没说错。吕布打仗是真勇,连用兵如神的曹操都吃过他的亏。但光有勇没用,没脑子,最后还不是被曹操用计谋玩得团团转,在白门楼丢了命。
吕布这人吧,跟着谁背叛谁,丁原、董卓这些“义父”,都没逃过他的刀。独立之后打兖州、抢徐州,也没个明确目标,就是为自己捞好处,今天跟张飞打,明天又跟曹操怼,最后谁都不待见他,孤立无援。就算武艺再高,也挡不住灭亡。
这次背叛丁原,就是他“见利忘义”的老毛病犯了。董卓送马,让他觉得“机会来了”,想靠董卓的看重往上爬。为了表忠心,顺便给董卓“献礼”,他居然把主意打到了丁原身上。丁原一手提拔他,是他的恩人,可为了荣华富贵,这家伙直接丧心病狂,把义父的脑袋砍下来,当成了投名状。投了董卓之后,又拜了新的义父,美滋滋想着以后前程似锦。
这么一搞,吕布“见利忘义”的名声算是坐实了。那些老谋深算的政客,一眼就看出他的软肋,王允的连环计就是拿这个拿捏他——先激起他对董卓的恨,再用除掉董卓后的好处诱惑他,吕布果然上当,亲手杀了董卓。
不过啊,吕布作的这些孽,最后都报应到自己身上了。虎牢关前,张飞当着千军万马骂他“三姓家奴”,他当时都放弃了到嘴的公孙瓒,转头去打张飞,说明心里其实还是有点疙瘩的。这个污点跟着他一辈子,直到白门楼快死的时候。
那时候吕布为了活命,跟曹操求饶。曹操看他武艺高强,还真有点动心。刘备在旁边提醒了一句:“别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下场。”曹操立马清醒,下令把他砍了。吕布气得直骂刘备不讲信用,可他想过没?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要不是他见利忘义,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后来赤兔马到了关羽手里,关羽也明白曹操看重他,还专门下拜谢恩。但人家关羽讲信义,没因为曹操的好就背叛刘备,斩了颜良文丑,该回去找刘备还是回去。跟吕布一比,高下立判。所以说啊,吕布杀丁原那一步,其实早就把自己的路走窄了,怪不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