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魏延赡养士兵最后都跑光了-赵云为何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关羽与魏延)
对赵云善待士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善待士卒,士卒跑光了,魏延善养士卒,也跑光了,赵云没有?在汉末三国名将中,关羽和魏延都是出了名的善养士卒,也就是说,关羽和魏延...
老是对赵云怎么带兵好奇,为啥关羽、魏延对士兵那么好,关键时刻队伍却散了,赵云的兵咋就那么稳呢?
汉末三国那会儿,关羽和魏延可是出了名的会带兵,对下属特好。打仗的时候士兵肯拼命,队伍凝聚力也强。可奇怪的是,真到危险关头,关羽的兵跑光了,魏延的兵也跑光了,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纳闷的。
说到赵云,史书里没明确记载他对士兵多好,但最要命的时候,赵云的兵就算被打散,也能迅速聚起来,跟磐石似的,最后反败为胜。
这到底是为啥呢?
先说说关羽。他对士兵好,史书写得明明白白,《三国志张飞传》里就说了:“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意思是他跟士兵处得像兄弟,却看不起读书人。张飞正好反过来,敬重读书人,对士兵没那么上心。
关羽打襄樊之战,结果被魏吴两家联手收拾,惨败收场。他被徐晃打跑后,想退回江陵,结果江陵的糜芳、公安的傅士仁早就投降孙权了,老巢没了。士兵一听家都没了,哗啦啦全跑了,谁还跟着他干啊。
关羽最后就带了十来个人逃,被东吴潘璋的手下马忠抓住,让孙权给杀了。
《三国志 关羽传》里写:“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意思就是,曹仁那边有徐晃救场,关羽打不赢就撤,结果孙权占了江陵,把关羽士兵的家人全抓了,队伍立马散了。孙权派兵追,关羽和他儿子平都在临沮被斩了。
关羽平时对士兵那么好,可真到要命的时候,这些兵全抛弃他了,让他成了光杆司令,最后被杀,真是可惜。
魏延跟关羽有点像,史书也说他特会带兵,《三国志 魏延传》写他“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就是说他不仅对士兵好,自己还特勇猛,就是有点傲,当时的人都让他三分。
魏延对下属不错,兵也愿意为他卖命,可诸葛亮一死,魏延和杨仪为了争权打起来,结果魏延输了。王平(何平)在阵前喊了一句话,魏延的兵当场就散了,全跑光了。

这么一来,魏延也成了光杆司令,只好带着儿子和十来个人往汉中跑,后来被马岱追上砍了。
《三国志 魏延传》里记着:“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就是说魏延先占了南谷口,派兵打杨仪,杨仪让何平在前线挡着。何平冲魏延喊:“诸葛亮刚死,尸骨未寒,你们这些家伙怎么敢这样!”魏延的兵一听,明白理亏,没人肯为他卖命,全跑了。魏延只好带着儿子几个人逃汉中,杨仪派马岱追着杀了。
按理说,魏延对士兵那么好,兵 shouldn't 抛弃他啊,可一到要命的时候,全各自逃命了,魏延一点办法没有。
再看看赵云。史书没明确说他怎么养兵,但战场上最危急的时候,他的兵表现真不差。比如箕谷之战,赵云帮诸葛亮打祁山,他的人马本来就少,硬刚曹真的主力,眼看要被打散了,结果赵云一招呼,这些兵又聚拢起来,拼死抵抗,最后居然稳住了,一点没亏。

《三国志 赵云传》写:“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意思就是第二年诸葛亮出兵,假装从斜谷道走,曹真派大军挡着。诸葛亮让赵云和邓芝去抵抗,自己打祁山。赵云、邓芝兵少敌强,在箕谷吃了败仗,但他们收拢兵力坚守,没造成大败。撤军后,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
本来赵云的兵以少敌多,输了也正常,队伍都被打七零八落了,但这些兵没各自跑,没抛弃赵云,赵云一喊,又聚起来了,硬扛住了曹真主力的进攻。
这么看下来,关羽的兵为啥跑?说白了,家都没了——江陵、公安都丢了,家人全被东吴抓了。士兵们一想,打仗是为了啥?家人都在人家手里,还打啥,跑吧,说不定还能保住命。
魏延的兵为啥也跑?他当时相当于造反啊。王平在阵前喊的那话,估计是说“诸葛亮尸骨未寒,你们跟着魏延造反,想株连九族吗?”士兵一听,对啊,跟着反贼没好下场,家人还得遭殃,跑吧!
赵云的兵为啥没跑?你想啊,箕谷之战要是真败了,打散的兵跑了,那就是逃兵,抓回来得死;投降魏军?魏军能饶了他们?家人也得跟着倒霉。与其等死,不如跟着赵云拼一把,说不定能活。所以一听到赵云的命令,立马又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