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钟会当初不是姜维的对手-钟会灭蜀为什么还能成功 (钟会为何不结婚)

对魏灭蜀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钟会不是姜维的对手,为什么最后魏国还能成功灭蜀?导语,公元263年八月,魏国基于三国格局的崩溃决定掀起了大规模灭国战,并且把首要对象...

admin

钟会不是姜维的对手,为什么最后魏国还能成功灭蜀?公元263年八月,魏国瞅着三国格局快撑不住了,决定打一场大的,首要目标就是蜀汉。那时候蜀汉的“刘关张”、诸葛亮早都凉透了,只能靠姜维、廖化带着人硬刚。姜维虽然比不上诸葛亮,但靠着剑阁天险对付钟会,绰绰有余。魏灭蜀刚开始,钟会压根儿没啃动剑阁,他确实不是姜维的对手。可要是光他俩在这儿耗着,魏国指定得输。结果来了个“黑天鹅”事件,蜀汉直接投降了。魏国咋就赢了呢?咱从头捋捋。

三国这格局吧,本来就不平衡。魏国一家子顶蜀汉和东吴俩加起来还多,蜀汉和东吴绑一块儿打魏国都费劲。前期之所以能僵着,是因为三国国内都有乱七八糟的矛盾,曹操、孙权、刘备本事也差不多,谁也吃不掉谁。可到了后期,老一辈都歇菜了,孙、刘、曹家都开始走下坡路。当时三国啥情况呢:

钟会当初不是姜维的对手-钟会灭蜀为什么还能成功 (钟会为何不结婚)(图1)

刘禅那水平,大伙儿都懂,姜维北伐更是瞎折腾,把蜀汉折腾得够呛;

孙权一死,小皇帝上台,权力落孙綝手里,这货把东吴搞得一塌糊涂,东吴的问题更明显了;

曹操死后曹接班,曹丕本事不赖,但死得早,后来的曹家越来越拉胯,最后让司马氏把持了朝政。不过司马氏会来事儿,笼络士族、搞屯田、修水利,还收拾了曹氏势力,魏国实力明显比蜀汉、东吴强一大截。

本来三国就不平等,全靠老一辈用权谋勉强维持。到了新一代,水平差距太大了,魏国的执政者直接碾压蜀汉和东吴。这么一来三国格局就崩了,司马昭杀了魏帝更是火上浇油。当时魏国不少官员瞧不起司马氏杀魏帝,这对司马氏特别不利。为了让自己篡位名正言顺,司马昭得立个大功,洗掉自己的黑点,多拉点人支持他。

钟会当初不是姜维的对手-钟会灭蜀为什么还能成功 (钟会为何不结婚)(图1)

公元262年,司马昭觉得蜀汉已经“师老民疲”,决定伐蜀,接着吞并东吴,完成统一。大臣们说时机不对,邓艾也三番五次上书阻止,可司马昭篡位等不及了,急需政治上的突破。这时候伐蜀,就算灭不了国,也能捞场大胜,用对外战争的胜利缓解内部矛盾,这招不新鲜。最后司马昭让钟会当镇西将军,集结了十八万魏军,分三路打蜀汉。魏国打过来的消息传到蜀汉,姜维赶紧上书刘禅,让他派兵驻守阳安关、阴平,以防万一。可刘禅听了黄皓的胡话,不但没听姜维的,也没告诉群臣。这步棋错得离谱,后来蜀汉就栽在这上面。

魏伐蜀之战一开始,钟会和姜维就在剑阁僵住了。魏国目标很明确:西路军邓艾带三万人打姜维(沓中);中路军诸葛绪带三万多人打桥头,断姜维后路;东路军钟会亲自领十多万人分两路打汉中,直奔剑阁。

蜀汉后期国力不行,军队数量少得可怜,连重要关隘都守不住,所以姜维搞了个“敛兵聚谷”的国防政策,放弃汉中,把兵力都堆在沓中。邓艾带西路军打姜维根本不现实,但拖住他还是能做到的。姜维听说魏军入境,赶紧放弃屯田汉中,带着部队往剑阁赶,想挡住敌人国门之外。

可魏国中路军早把姜维退路切了,加上“敛兵聚谷”让汉中防务空虚,魏国东路军轻轻松就拿下了汉中周围地区,只留两万人围住汉、乐两城,转头就奔剑阁去了。姜维为了救剑阁,假装打诸葛绪后方,逼得诸葛绪后退,自己赶紧过桥头,直奔剑阁。

这就是第一阶段,魏国三路伐蜀,西路和中路基本没戏了,姜维带着人和廖化、张翼汇合,兵力更多。钟会领着十万人左右,姜维靠着剑阁天险,俩人在剑阁就这么耗上了,长期对峙。

钟会当初不是姜维的对手-钟会灭蜀为什么还能成功 (钟会为何不结婚)(图1)

姜维回剑阁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钟会想撤了。魏军孤军深入,后勤压力山大,姜维占着剑阁天险,魏军短期甚至长期都打不下来。钟会已经在琢磨退兵的事儿了,这场仗眼看就要这么算了。这不是钟会不行,是剑阁真打不动。看地图就知道,剑阁周围全是山,伐蜀必须过剑阁。没去过剑阁的人根本体会不到多险,李白在《蜀道难》里都说了,“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面前就一条道,对面一群人卡着关,你咋过去?一个人还能绕道,钟会十万大军根本绕不了,辎重车只能走官道,得不到补给,就算绕道也得完蛋。

而且东吴援军正往这儿赶,仗拖下去只会更糟:战争开支拖垮魏国财政,十八万大军被东吴、蜀汉联手干掉,司马昭支持率暴跌。要是这些真发生了,钟会还能活吗?钟会自己都觉得剑阁“不能克”,“粮运县远”,准备“将议还归”。这场轰轰烈烈的灭国战眼看要黄了,可邓艾跳出来了。他觉得能带小部队从阴平走,直扑蜀汉心脏(成都),到时候姜维肯定得回援,钟会就能猛攻剑阁,大破蜀军。

钟会当初不是姜维的对手-钟会灭蜀为什么还能成功 (钟会为何不结婚)(图1)

这就是典型的“围魏救赵”,大部队偷渡阴平不可能,小部队试试?我直接打成都,他姜维敢不救?现在想想姜维让刘禅守阴平的建议,是不是觉得姜维真靠谱?刘禅要是听了,姜维在剑阁能跟钟会耗一年半载。钟会是远道而来,姜维在家门口,俩人后勤压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钟会肯定先崩溃。所以钟会听了邓艾的,让他试试。

钟会当初不是姜维的对手-钟会灭蜀为什么还能成功 (钟会为何不结婚)(图1)

阴平地势是险,但也不是不能走,就是难点儿。刘禅放弃派人守阴平,这是老天保佑,帮了邓艾大忙。邓艾克服了地势险要、粮草补给难的问题,穿过七百里没人烟的地方,最后到了江油。江油关也是个天险,“险峰壁立,直插云天;关下江流湍急,浊浪翻卷”。邓艾那时候累得跟孙子似的,根本没攻城能力,纯属给江油守将送人头。没想到江油守将马邈直接投降,白送了江油关。偷渡阴平、拿江油关,这俩事难度系数极高,硬让邓艾办成了。邓艾偷渡阴平对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没这事儿,蜀汉亡不了。

第三阶段就是邓艾秋风扫落叶,刘禅直接把江山送了。邓艾成功后直奔成都,刘禅派诸葛瞻去迎敌。这诸葛瞻跟他爸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黄崇让他占险要,他磨磨唧唧,结果邓艾把险要占了。他自己防守也不行,连个绵竹都守不住,被邓艾给破了。邓艾跟砍瓜切菜似的打败蜀军,兵临成都城下。蜀汉内部吵翻了,有人说该南迁,有人说投东吴,但谯周觉得该投降,大部分大臣也同意。

钟会当初不是姜维的对手-钟会灭蜀为什么还能成功 (钟会为何不结婚)(图1)

刘禅比不了刘备,他个人威望、执政能力镇不住群臣,这时候朝廷吵得这么凶,蜀汉又快不行了,其他建议也不现实。南迁去哪儿?投东吴有啥用?三国格局都崩了,魏国统一天下是趋势。刘禅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战,可他为了活命选择了投降。有人说刘禅是为了百姓,但最大可能是为了自己。跟崇祯比,刘禅连点血性都没有。就这么着,刘禅把江山拱手送了,蜀汉正式灭亡。这时候姜维也撤出了剑阁,钟会一边追姜维,一边进驻涪城。姜维确认刘禅投降后也投降了,不过后来还搞了个“一计杀三贤”,拉着邓艾、钟会陪葬。

先说说邓艾偷渡阴平这事儿,我觉得太关键了。没有邓艾,魏国肯定灭不了蜀汉,只能撤。但邓艾提了偷渡阴平的主意,还真带人穿过了七百里无人区,中间的险阻咱根本想象不到,简直是“九死一生”。可老天帮邓艾,不仅让他穿过了无人区,还白送了个江油关。我觉得魏国灭蜀,主要就是靠邓艾偷渡阴平。刘禅投降有偶然也有必然,当时蜀汉和曹魏差距越来越大,北伐越来越难。

要说蜀汉为啥不行,我觉得人才跟不上是个大问题。要是诸葛瞻有点军事能力,也不至于在绵竹被打败。钟会遇到困难有邓艾分担,蜀汉全靠姜维死撑,还一帮拖后腿的。江油守将投降、诸葛瞻兵败绵竹就是例子。再就是蜀汉国力本来就不如曹魏,俩人休养这么多年,差距已经出来了。魏国能出十八万人伐蜀,蜀汉连守汉中的兵力都没有,差距太明显了。姜维放弃汉中、刘禅投降都是原因,但我觉得国力不行、人才不济是主要原因。要是蜀汉国力蒸蒸日上,刘禅也不会投降。国力不行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盘少,二是刘禅治国不行,还宠信宦官,朝廷腐败,国力肯定上不去。人才的影响更大,江油守将投降、诸葛瞻兵败绵竹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一仗魏国吞了蜀汉,统一天下、篡位这些事都提上日程了。可姜维搞出了钟会之乱,邓艾、钟会这两个有本事、能打仗的将领死在叛乱里,伐吴的事儿也耽误了。但不可否认,魏国吞了蜀汉后,东吴的希望就很小了,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上一篇: 为何说在三国演义中-夏侯惇是一个被低估了的猛将 (为何说三国时期第一猛将吕布) 下一篇:司马懿是在害怕吗-姜维上台后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击蜀汉 (司马懿杀的谁)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