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和鲁肃在对待蜀汉的观点上有哪些不同呢 (周瑜和鲁肃在巢湖的故事)
周瑜和鲁肃,恰恰是代表着当时东吴政权内,如何对待刘备的两种办法,强硬派和妥协派,所以,如果周瑜没英年早逝,问题无非是,东吴集团如果执行周瑜的计划,必然是和刘备火并,周瑜又不是傻子,不会真的会在刘备在江...
周瑜和鲁肃,其实就是代表了当时东吴里头怎么对付刘备的两种路子:强硬派和妥协派。所以要是周瑜没那么早就挂了,问题就简单了——东吴要是真按周瑜的来,那肯定得跟刘备干一仗。周瑜又不傻,总不会在刘备眼巴巴盯着江南的情况下,真傻乎乎地去伐蜀吧?
其实周瑜的主张一直很明白:先把刘备这钉子拔了。要是孙权听他的,刘备来见孙权就直接扣下,慢慢把刘备集团吞了,这是软招。他嘴上说的伐蜀,说白了就是找借口跟刘备开打,这是硬的。

历史上周瑜这计划,八成是被东吴史官把最狠的那手——直接跟刘备火并——给抹掉了。周瑜不可能真当刘备不存在,还想着进川,这事儿太蹊跷了。甭管怎么评价周瑜,他都是当时一等一的人物,怎么可能把他计划里最大的拦路虎——刘备集团——当空气?之前他还说刘备是枭雄,关张都是熊虎一样的猛将,要把刘备扣起来呢。
这么一来,要是刘备去见孙权的时候,真把他软禁起来,再逼着关张跟着自己进川,这取蜀计划,虽然冒险,但至少值得一搏。可问题是,刘备都回去了,周瑜还装作看不见刘备肯定会阻拦,光喊着进川,这哪像能说服孙权的计划?纯纯的空谈嘛。
就算周瑜真脑子进水了,当刘备不存在,光想着进川,孙权和其他东吴重臣能看不见刘备?孙权肯定得问:“刘备拦着你怎么办?”周瑜总不能说“刘备肯定不敢拦”吧?就算他敢说,孙权能信吗?之前是谁一个劲儿说刘备是枭雄,关张是猛将来着?要是周瑜一下子卡壳了,或者拿自己都不信的理由糊弄孙权,那孙权凭什么同意他干这事儿?
所以咱忍不住怀疑,吴国的史书是不是漏了周瑜的真实打算。刘备要是拦着怎么办?我琢磨着,史家不提这事儿,八成是周瑜想学吕蒙,搞闪电战先把刘备干了,再入川。

得注意,咱们现在看的史料,哪怕是裴松之注的《三国志》,其实都少得可怜。跟宋明清那些朝代比,史料简直毛都没有。我猜最大的可能是,孙权后来为了显自己多善良多仗义,说借南郡给刘备是刘备不地道,所以才故意把“同意周瑜火并刘备再进川”这段给抹了。不然,他一边吹自己仗义,一边又同意周瑜干刘备,这不成了笑话?
想想那时候竹简记东西多费劲,三国史料本来就少,再加上这是高层绝密,孙权想抹掉这段记载,难度真不大。
很多人因为喜欢刘备、诸葛亮、关羽,总爱低估周瑜,觉得他敢想火并刘备、搞天下二分,是不自量力。其实周瑜是千古名人,本事大胆子也大。别人都把刘备当枭雄忌惮得不行,他倒好,直接把刘备当盘菜,准备一口吞。
当年曹操那么强,他敢逆流而上硬刚。现在孙权强刘备弱,就他那性格,肯定要收拾刘备。后来刘备打刘璋、打孙权,不也是这套吗?周公瑾可是想争天下的人,没这自信,还是那个带着几万人挡住顺流而下的曹操的周公瑾吗?那问题来了,周瑜到底有没有本事火并刘备?江陵之战打了一年,是不是说明他陆战不行?
首先,江陵是荆州最硬的城池之一,粮草充足,还被曹操完整接收了。曹操留下守城的曹仁他们也不是吃素的,后面还有襄樊的援军源源不断。三国时期攻城战从来都是苦仗,孙权打不下合肥,曹操打不下濡须,诸葛亮打不下陈仓,刘备自己不也在益州困了好久?所以作为打赢江陵的人,周瑜的陆战能力不能瞎低估。
那时候孙权强刘备弱,东吴怎么对付刘备,肯定有分歧。孙权自己也是变来变去。乐观点想,孙权要是能花点代价把刘备干了,就能完全控制荆州,再打益州,说不定真能搞出个南北朝对峙,然后北伐。悲观点想,孙刘打起来,两败俱伤或者一死一伤,最后便宜曹操。到底哪种可能?周瑜死了,没打成仗,连准备都没准备好,所以永远没答案了。只知道他死前推荐鲁肃接替自己,其实就是放弃了自己的计划。
是因为周瑜这段时间发现,这计划根本搞不成,但又不好改主意,正琢磨呢,人就没了。还是他信东吴除了自己,没人能干掉刘备?谁知道呢,反正永远没答案了。
当然,说到周瑜怎么死的,好多人把周瑜当傻子,孙权当脑残,编出孙权嫉妒他,在大敌当前下下毒手的故事,就像《新三国》演的。但这种纯脑补的玩意儿,一点可信度都没有。只能说周瑜一死,孙刘开战晚了好几年。不过我想说,后来刘备打刘璋、打孙权,其实就是蜀汉版的周瑜计划。说白了,曹操那么大威胁的时候,弱国之间不联合对抗曹操,反而该互相兼并——弱国联合,强者总能拆散;只有兼并变强了,才能真跟曹操干……
成了,就是刘备进川,不管手段多卑鄙,怎么对付盟友,都是英明神武。输了?那就是刘备打孙权,火烧连营八百里……说白了,看历史总有人戴有色眼镜。自己喜欢的人火并盟友,以弱胜强,那就是英明神武,成功了算无遗策,失败了壮志未酬。不喜欢的人呢?火并盟友成功了,就是鼠目寸光;失败了,就是脑子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