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差距-三国时期曹仁和张辽的实力怎么样 (有差距的意思)
所谓乱世出英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仁和张辽都是曹操手下得力的大将,在统兵作战方面,曹仁是曹氏宗族的代表,张辽是曹魏五子良将,在统兵作战方面,是外姓武将当中的代表,那么...
说到三国曹魏的猛将,曹仁和张辽肯定是绕不开的名字。一个曹家宗亲里的作战代表,一个外姓武将里的顶梁柱,这俩人到底谁更厉害啊?今天就掰扯掰扯。
先说曹仁,这可是曹家自己人,最早跟着曹操打天下的那批元老之一。史书说他弓马熟得跟玩儿似的,年轻时爱打猎,后来曹操起兵,他直接带一千多人跟着混了。打袁术、征陶谦、破吕布,这些仗里曹仁都没少出力,曹操对他那是相当赏识。
演义里曹仁总显得有点窝囊,老是打败仗,其实正史里的曹仁,智勇双全得很。
他最牛的一战,就是江陵守城战,硬刚东吴名将周瑜,还把周瑜大军给打跑了。
当时曹仁以征南将军的身份守江陵,周瑜带着几万人气势汹汹来攻城。曹仁在城头一看,前锋几千人都到了。他立马招了三百敢死队,让部将牛金出去迎敌,结果牛金人太少,直接被周瑜大军围住了。城里的人一看都慌了神,曹仁倒好,直接让人把战马牵来,披上盔甲,带着几十个骑兵就冲出去了。左冲右突,硬生生把牛金从包围圈里救了出来,牛金手下还有没出来的,他又杀进去一趟,斩了二三十个敌兵,周瑜的部队就这么被击退了。
曹仁回来之后,三军都惊呆了,喊他“天人”,曹操也一个劲儿夸他。
《三国志曹仁传》里写得特清楚:“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再看看张辽。史书说他武力过人,早期跟过丁原、何进,后来又跟董卓、吕布,吕布败了之后才归顺曹操。曹操也没把他当外人,破袁谭、袁尚,斩匈奴单于,平定陈兰、梅成叛乱,这些功劳里都有他份儿。
张辽最出圈的一战,肯定是合肥之战。他和乐进、李典带着七千人,干翻了孙权的十万大军,把江南小孩都吓得不哭了,说张辽名字一出来就闭嘴。
当时张辽挑了八百敢死队,半夜杀牛给将士们吃饱,第二天一早就冲进孙权大营。他披甲持戟,带头往里杀,斩了二三十人,还砍了俩敌将,一直冲到孙权旗下,扯着嗓子喊孙权出来单挑。孙权吓得直接爬上土坡,拿长戟护着自己,不敢动。张辽一看自己人还有没出来的,手下喊“将军不要我们了?”,他又杀回去一趟,把剩下的人也救出来。孙权的军队当时就乱了套,没人敢挡。从早上打到中午,吴军士气全无,后来孙权守了十几天没攻下城,只能撤军,张辽还带着人追,差点就把孙权给活捉了。曹操知道后对他赞不绝口。
《三国志张辽传》里也记载着:“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那这俩人到底谁更厉害?史书里其实有说法。
《三国志》注引《傅子》里直接写了:“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
为啥史书说张辽比不上曹仁呢?咱们自己琢磨琢磨这两场大战的难度。曹仁守江陵,周瑜带着几万大军是有备而来,而且是大白天硬碰硬,对手还是周瑜这种顶尖名将,明晃晃地打,难度多大。张辽合肥之战,虽然是打十万人,但他是晚上突袭,孙权根本没防备,再加上孙权本身打仗就不太行,这么一比,曹仁那场仗的难度确实更高些。
所以说曹仁比张辽厉害,这话还真不是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