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清朝状元知多少 (清朝114个状元)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进行,分别产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二甲若干名,三甲若干名,童生先参加州县级的考试,称院试,及格的称做秀才,进入府州县学读书...

admin

古代科举考试分四级走,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级级往上考,最后出来的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含金量还不一样。童生先在州县考院试,过了就是“秀才”,能去府州县学念书。成绩好的一二等定为“科举生员”,才能参加乡试——这省里三年才考一次,考中叫“举人”,能去京城考会试了,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在乡试第二年,礼部主持,过了的叫“贡士”,第一是“会元”;最后还得去皇帝殿里考殿试,考中分三甲,一甲就三个,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同进士出身”。

清朝状元知多少 (清朝114个状元)(图1)

要是乡试、会试、殿试三级都拿第一,那就是“连中三元”了,解元、会元、状元集于一身,牛得很。乡试是省里布政使司管,会试礼部全国统考,殿试直接皇帝亲自主持。考中进士的都能当官,状元一般去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是编修,二三甲选庶吉士也是翰林院,其他的给事、御史、主事,或者府推官、知州、知县都有份。没考中的就惨点,只能当小京官或者外地教职了。

清朝状元知多少 (清朝114个状元)(图1)

曹曰玮,字继武,老家在安徽池州贵池梅街镇源溪村(古属开元乡缟溪村),后来跟着老爹曹光国在北京大兴落了户。他哥曹曰瑛是康熙朝翰林院待诏,家里也算文武兼修。曹曰玮自己从小习武,骑射厉害,还兼通经史。康熙三十二年(1693)他顺天武乡试考了第一,成了“解元”;第二年甲戌科会试也过了,殿试更是拔得头筹,成了武状元,那年才二十四岁,连中两元,当时京城估计都传开了,挺轰动的。

清朝状元知多少 (清朝114个状元)(图1)

武状元授了二等侍卫,但曹曰玮没闲着。他觉得武举考试也得有本好教材,就着手编《武经七书汇解》。说是跟黎利宾一起,在公事之余推阐隐秘,发挥奇奥,到1696年冬天差不多编成了。后来他外放到山西、陕西当武官,书拖到1705年才由三畏堂、光启堂刻出来。当时兵部右侍郎曹鉴伦给作序,夸这书能传千百世,跟朱熹的《四书集注》似的——那可是清代文科考试钦定教材啊,评价真不低。

清朝状元知多少 (清朝114个状元)(图1)

溪村景

清朝状元知多少 (清朝114个状元)(图1)

曹曰玮的生平,县志里也有记载:“曹曰玮,字继武。父光国,倜傥不羁,游都门,占籍京卫。授长子日瑛以文,授次子日玮以武。日玮习骑射,兼通经史。康熙三十二年举顺天武乡试第一,明年会试中式,廷试弓马对策,莫与俦者,上亲拔一甲一名,赐武进士及第,授二等侍卫,直禁中。三十六年,随驾征厄鲁特,著勤劳,屡被内纻蟒衣酒果之赐。三十九年出为山西利民路参将,举卓异,升浙江金华副将,引见上,以利民地方久悉,著以新衔留原任。四十四年,奉特旨,迁陕西固原西路靖远卫副将。四十五年春,即擢陕西兴安、汉羌等处挂印总兵官,时汉江暴涨,州城被水啮尽圯。日玮至官,日督军士昼夜巡防,感寒疾卒,年三十六。上闻悼惜,赐祭葬如例。”

清朝状元知多少 (清朝114个状元)(图1)

溪村口水口林

曹曰玮死前还给康熙写了遗本。里头先说感谢康熙知遇之恩,说自己“一介寒士,荷蒙皇上拔置甲戌科武进士第一名,叨居侍卫,日觐天颜”,后来又升官,正想着报效呢,结果病重,“医药无效,危在旦暮”。然后说对不起老爹(七十四岁在京,他没法奉养)和六岁的儿子(没知识,只能托付给哥哥曹曰瑛)。康熙看了肯定挺难受,赐了祭葬,还让他进乡贤祠,让江南布政使卢腾龙代表主祭,葬在池州府东南下湖西。他老婆刘氏和六岁的儿子允耀,还留在京城住皇上赐的府邸。

清朝状元知多少 (清朝114个状元)(图1)

曹曰玮真是文武双全的儒将啊,眼里看川塞,心中有韬略,可惜天不假年,三十六岁就没了,真让人痛惜!池州这地方出来的英杰,文韬武略、廉孝节义,值得池州人自豪,也值得咱们学学。

清朝状元知多少 (清朝114个状元)(图1)

状元之墓


上一篇: 清朝最重要的一个皇帝-最后却被乾隆败个精光 (清朝最重要的节日) 下一篇:上夜班鞋里必须藏个东西-清朝最后一个太监自曝 (上夜班穿什么鞋)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