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有多厉害 (三国时期曹真是谁的儿子)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族子,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的族子。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都跟着去了。司马懿抓住机会,赶紧上奏郭太后,说要废了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当着中护军,带着兵驻扎在司马门,把洛阳城给控制了。虽然桓范劝曹爽挟天子以令诸侯,曹爽却摆摆手说:“司马懿就是想夺我权罢了。我回自己家当个富家翁,不也行吗?”桓范急得直跺脚哭喊:“曹子丹当年那么厉害,生了你们这群废物!哪想到今天要被你们连累灭族啊!”
没过多久,司马懿果然翻脸,给曹爽他们扣了个谋反的帽子,全杀了,还连累三族。在高平陵之变里,司马懿不仅干掉了曹真的儿子曹爽,还把曹魏大权攥自己手里,这成了司马家取代曹家的关键一步。所以后来有人说“曹真要是不死,哪有司马懿的事?”那问题来了,曹真到底有多牛?为啥这么说?
先说说为啥会有“曹真不死,便无司马”这话吧,其实就一个原因:曹真活着的时候,手里攥着曹魏大权,一直压着司马懿。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人。他是魏武帝曹操的养子。曹真小时候爹没了,被曹操收养,后来进了虎豹骑。东汉末年曹操打黄巾起义,曹真就跟着,立了不少功,被封了灵寿亭侯。
当过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这些官职,还参加过汉中之战。说白了,曹真不光是曹魏宗室里的武将尖子,就算和张郃、张辽他们曹魏五子良将比,也一点不差。可曹真已经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司马懿还只是个文官,根本摸不着兵权的边。220年曹操去世,魏文帝曹丕即位,曹真被拜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守西北边境,还封了东乡侯。
曹魏取代东汉后,曹真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了。没多久,他又升到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了曹魏武官里头数一数二的。官当这么大,曹真还大破了羌胡联军,平定了河西地区。又带兵围了江陵,打垮了吴国将领孙盛,后来升了中军大将军、给事中。226年曹丕快不行的时候,指定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这四个当托孤大臣,一块辅佐魏明帝曹叡即位。
说起来,虽然司马懿也当了托孤大臣,但这时候曹魏的兵权还在曹真、曹休这些曹魏宗室手里。没兵权,高平陵之变时哪能拉到那么多将士支持?司马懿也别想篡夺曹魏大权。所以曹真活着,就是司马懿掌兵权的最大拦路虎。不管哪个曹魏皇帝,肯定都更信自家人曹真,而不是司马懿。
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投降了蜀汉。曹叡只好亲自到长安坐镇,派曹真当督诸军,驻扎在郿。面对诸葛亮的北伐,曹明帝曹叡最倚重的就是曹真。曹真派右将军张郃去救,街亭之战里把马谡打得大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这么黄了。打完这仗,曹真觉得诸葛亮肯定还会打陈仓,就让郝昭、王生守陈仓,把城池修得结结实实。
果然,第二年春天诸葛亮真来打陈仓了,郝昭早有准备,诸葛亮没攻下来。加上蜀汉军队粮草不够,诸葛亮只好无功而返。我觉得吧,在《三国志》这些正史里,曹真绝对是能和诸葛亮掰手腕的对手。前两次北伐,曹真的布置都特别到位。到了230年,曹真回朝接替曹休,升为大司马,还被允许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这可是曹真在曹魏的巅峰了,权力妥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惜啊,到了231年,大司马曹真病死了,谥号“元”,还能配享太祖曹操的庙庭。曹真死后,曹叡追念他的功劳,下诏说:“大司马一辈子忠孝节义,辅佐过两位先帝,对内不仗着自己是皇亲邀宠,对外也不看不起穷苦读书人,真是守得住基业、忠于职守、道德高尚的人啊!”还把曹真五个儿子都封了列侯。在曹叡眼里,曹真简直是个完美的将领。更巧的是,曹真死前,另一位曹魏宗室大将曹休也走了。曹休、曹真相继去世后,司马懿成了曹魏皇帝最依赖的人,终于掌了曹魏大军。
231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叡派司马懿去长安守着。第五次北伐,还是司马懿挡着。就因为曹魏宗室里没几个能打的,曹叡只能靠司马懿。239年曹叡去世,让曹爽、司马懿当托孤大臣,辅佐曹芳。曹爽虽然是曹真儿子,但没打过仗,能力跟他爹差远了,所以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根本不敢拼一把,让司马懿捡了便宜。曹真要是不走,司马懿哪有机会夺权?更别说后来司马家取代曹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