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结局最是悲惨的-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英雄活得英勇无双 (但结局最是悲凉的诗句)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魏、蜀汉、孙吴,战火纷飞,英豪迭起,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好男儿要想建功立业,战死沙场在所难免,可那未必不...
东汉末年那会儿,天下大乱,曹魏、蜀汉、孙吴三家打得不可开交,英雄豪杰一个接一个冒出来。不过今天不聊那些威风凛凛的战绩,说说三国里死得最憋窝的三个人,第一个就是吕布。
吕布这人,那在三国里可是响当当的,“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妥妥的第一猛将。可你说这么个盖世英雄,最后怎么还死得窝囊呢?
他早期确实有点“跳槽”频繁,人品被不少人诟病,但本事摆在那,谁也不能否认。他运气也怪好,跟着丁原,丁原就是洛阳一霸;投了董卓,董卓权倾朝野;后来又跟王允,王允直接拿捏了朝局。辕门射戟那会儿,多意气风发,活脱脱一个“吾心安处是天下”的豪杰。
这种天之骄子,本该轰轰烈烈走完一生,谁成想最后栽得那么难看。
跟曹操在下邳打仗,吕布让人逮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他那种大英雄,该有的气节是“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结果呢?关键时刻怂了。被绑得紧了,就嚷嚷:“缚太急,小缓之。”这喊得,哪还有盖世英雄的样儿,活像街边耍赖的混混。曹操都乐了,回他:“缚虎不得不急也。”
吕布还厚着脸皮求刘备:“玄德啊,你是客人,我是俘虏,你面子大,就不能帮我求个情?”刘备哪敢掺和,一句话就把他送上了绝路:“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与董太师乎?”——意思就是你吕布忘恩负义的前车之鉴还少吗?吕布气得直跳脚,指着刘备骂:“这小子最靠不住!”不过我总琢磨,都绑那么紧了,哪还有手指人啊?
不管怎么说,吕布这么个意气风发的英雄,临死前掉链子,沦为笑柄,真是让人唏嘘。
第二位是韩馥。他本来是董卓封的冀州牧,一省大员,搁现在也是封疆大吏,袁绍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
后来董卓作乱,天下诸侯讨伐他,盟主袁绍给韩馥写信,让他出兵。韩馥接到信,居然当着众人的面问:“咱们该帮董卓还是帮袁绍啊?”这话一出,底下人都不乐意了,直接怼回去:“咱们是为了国家大事,哪是帮董卓还是帮袁绍的?”韩馥闹了个大红脸。乱世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手下说场面话是情理之中,但这种事只能心照不宣,拿到台面上说,不就自取其辱嘛。
韩馥面子挂不住,只好加入了盟军,但纯属出工不出力,还净添乱。粮草上故意为难袁绍,两人关系搞得很僵。等关东军散了,袁绍立马盯上了冀州。
袁绍拿冀州,基本是靠忽悠和恐吓,一兵一卒没费。他手下逢纪献计,让他跟公孙瓒合伙,鼓动公孙瓒打韩馥。韩馥这人没本事还胆小,说客荀湛就问了几个问题,直接把他吓破了胆。他手下劝他别慌,抓住袁绍断粮的毛病谈判,可韩馥已经六神无主,真就把冀州这块风水宝地白白送了。
丢了地盘,韩馥只能投靠陈留太守张邈。结果有天袁绍派使者来和张邈说悄悄话,韩馥以为人家要密谋杀他,吓得直接跑厕所自杀了。
好歹也算一方诸侯,胆怯成这样,真是让人没话可说。
第三位是曹爽。这小子当初挺能耐,把司马懿都整得心里发毛,就是太嫩,经验不足,被司马懿耍得团团转。就带着皇帝去祭个祖,被挡在城门外了。这时候其实还有转机,他手下桓范好不容易跑出城,劝他带着皇帝去许都,以皇帝名义号召天下勤王。这招曹操用过,挺好使的,曹爽却死活不愿意,错失了良机。
司马懿又派人传话,大概就是“投降了保你荣华富贵”。曹爽可能是个和平主义者,寻思着打仗多累,现在不用打就能当富贵翁,立马答应了。桓范气得直骂:“曹子丹(曹爽他爹)这么个人,生了你们这群废物!”
曹爽回京后,司马懿一开始对他挺好,家里修高墙,四角建高楼,派人“保护”。这明眼人一看就是被软禁,曹爽却毫无察觉,还跟司马懿抱怨粮食不够吃。司马懿立马装作大吃一惊,派人送来一堆吃的,荤素搭配。这下曹爽彻底放下戒心,结果没两天就有人告发他谋反,直接拉去砍了。
这三人当初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最后却落得这么个下场,真是让人感叹,命运这东西,谁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