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孝武帝元修兄长-元诲 (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却始终以乐观和坚强面对生活)
元诲,505年~531年1月6日,,字孝规,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大臣,孝文帝元宏孙子,广平武穆王元怀之子,孝武帝元修兄长,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诲(505年~531年1月6日),字孝规,河南洛阳人,鲜卑族。他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子,广平武穆王元怀的儿子,后来成了孝武帝元修的哥哥。这人一上来就当官,从员外散骑侍郎做起,后来又做过城门校尉、通直散骑常侍这些官。再往后升了太常少卿,还兼着武卫将军。带兵打过南方,立了点战功,后来又成了散骑常侍、河南大中正,被封了范阳郡王。后来还当过潼关都督、宗正卿,又带兵平了蜀族的叛乱,升了卫将军、中书监。孝庄帝上台后,拜了侍中、左光禄大夫、车骑大将军,最后还做到了左仆射,相当于宰相了。
可惜永安三年(531年),他被颍川王尔朱兆害了,才二十七岁。朝廷追赠了他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冀州刺史这些官,谥号是文景,葬在洛阳西郊。
说起来元诲这人,从小就不一般。作为孝文帝的孙子,广平王的儿子,他从小就挺有见识,气度也好,在那些贵族子弟里特别显眼。年轻时就挺有气概,有大志向,总想着建功立业。他喜欢读书,也结交有才学的人,所以在当时名声挺好。十二岁就当了散骑侍郎,后来又转城门校尉,再做了通直常侍。在朝里陪着皇帝,出宫也跟着车驾,挺受瞩目的。
后来升了太常少卿,还兼着武卫将军。带兵去南方打仗,虽然花了不少钱,但也打了胜仗回来,升了散骑常侍、河南中正,被封了范阳王。后来天下不太平,朝廷让他当潼关都督,兼着尚书行台。后来又当了宗正卿,管着皇族事务。蜀族那边闹得凶,关中也不太平,皇帝看重他的军事才能,让他带兵平叛,出了不少力,后来升了卫将军、中书监。再后来孝庄帝即位,拜他做侍中、左光禄大夫,加车骑将军,后来还做到了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宰相了,朝里大事他都能参与意见。
可惜啊,永安三年(531年)十二月,他突然去世了,才二十六岁(前面说二十七岁,这里可能记错了,按墓志铭是二十六)。朝廷追赠了一堆官,谥号文景。他这人性格温和,喜欢读古籍,也挺会办事的,可惜年纪轻轻就没了,挺让人惋惜的。普泰元年三月,葬在洛阳西郊,还让人给他写了墓志铭,想留名后世。铭文里大概就是说他是皇室子孙,品德好,有才能,可惜早逝,挺可惜的。
史书里还提到他女儿的事。元诲有个女儿叫琅琊公主,本来要嫁柔然主阿那瑰的儿子,结果没成婚,孝武帝就跑关西了。后来东魏西魏都争着和阿那瑰联姻,西魏还把阿那瑰的女儿立为皇后,后来又废了,挺乱的。《北史》里也说了类似的事,就是元诲的女儿婚事没成,后来西魏另嫁了公主,还纳了阿那瑰的女儿为后,不过后来又废后了。
《魏书》里还记载了当时给阿那瑰的待遇,说“赞拜不言名,上书不称臣”,挺给面子的。后来阿那瑰还派人来朝贡,给儿子求娶公主,虽然没娶成元诲的女儿,但后来东魏还是把常山王的妹妹乐安公主嫁过去了,还送了千匹马当聘礼。后来阿那瑰觉得东魏的高欢威望高,又想把女儿嫁给他,静帝就同意了,从此塞外也安生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