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北魏的税收主要以哪些租调为主-在孝文帝改革之前 (北魏的税收主体是什么)

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的税收由部落贡纳、牧民的畜牧税为以及一般农民的租调为主,其中农民的租调为最大收入,北魏规定租调税收为,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

admin

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收税挺杂的,有部落贡纳、牧民的畜牧税,还有一般农民的租调,其中农民的租调是政府最大的收入。当时北魏有个一般说法:每户交帛两匹、絮两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另外还得交一匹二丈帛,留给州里库房,供额外开销。不过这只是一般标准,政府要是缺钱了,随时能增加收的东西和数量。租调是按户收的,户多大没个准,三五十家凑一户那会儿太常见了。除了这些常规税,政府老打仗,就老加新税,官吏没工资,也找由头征税,百姓负担重得很。

徭役方面,兵役由鲜卑人当,所以不算太重。力役的话,史料没记太清,就知道给政府干活的各种工、杂役特别多,什么隶户、军户、营户、府户、绫罗户、乐户,名儿一堆。

北魏的税收主要以哪些租调为主-在孝文帝改革之前 (北魏的税收主体是什么)(图1)

孝文帝改革后,为了给官僚发俸禄,减少他们压榨百姓,反倒提高了税率。魏孝文帝规定每户多交帛三匹、谷二斛九斗,充作百官工资。又在太和九年(485年)搞了均田制,大概有这么几条:

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和妇人都能分田,男丁分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这田得轮休,所以可能多分一倍或者两倍。要是有牛,一头牛多分三十亩,最多四头牛,多了不分。老少病残或者家里缺男人的,十一岁以上或者有病的,分半份田。奴婢也按男丁、妇人标准分,但田不能卖,老了或者死了得还,不过七十岁分的就不用还了。

北魏的税收主要以哪些租调为主-在孝文帝改革之前 (北魏的税收主体是什么)(图1)

男丁还能分桑田二十亩,这个不用还,能传给子孙,也能卖多出来的,或者买补足二十亩。要是产麻的地方,男子分麻田十亩,妇人五亩,老了死了得还田。

多余的土地可以借给农民种,但政府管得严,农民不能随便迁徙,只能去空荒地区。

规定驻地长官在任职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八顷,县令郡丞六顷,而且这些田不能卖。

政府按均田制重新定了税,一夫一妻得交:“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没娶的,四个人交一夫一妇的调。奴能耕地、婢能织布的,八个算四个没娶的。二十头牛算八个奴婢。要是产麻布的地方,一夫一妇交布一匹,往下牛什么的,按这个比例减。”


上一篇: 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的难度有多大 (孝文帝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 下一篇:北魏孝文帝改革简介-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