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后来的-孝明帝的苦心谋划-是如何发生的-河阴之变

公元528年,孝明帝元诩资历尚浅年纪尚轻,当朝太后已垂帘听政许久,因权力纠纷与母后胡氏擅权乱政,皇帝与太后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所以孝明帝一直苦心策划从太后手中夺回皇权,而后的,河阴之变,又是如何发生的...

admin

公元528年,孝明帝元诩年纪轻轻,太后胡氏却已经垂帘听政好些年了。俩人因为权力越闹越僵,孝明帝就一直琢磨着怎么从太后手里把皇权抢回来。那后来的“河阴之变”到底咋回事?咱接着往下看。

为了这个,孝明帝就偷偷联系了驻守晋阳的尔朱荣,想着借他的力量制衡胡太后。不过胡太后这女人,虽然大半辈子在宫里待着,政治手腕可一点不差。她布下的眼线遍布朝野,朝廷里有点啥动静,根本瞒不过她的耳朵。

孝明帝这消息刚传出去,胡太后那边就派人送了杯毒酒过来——意思很明白:不听话?那就去死!

孝明帝就这么没了,但皇帝总得有人当啊。

那该让谁继位呢?

胡太后为了不让皇权旁落,赶紧让胡嫔生的那个女婴继位,对外却说是男婴。这小女皇帝历史上没留下名字,就叫“元姑娘”。要是按这个算,元姑娘也算女皇帝,那中国历史上就俩女皇,另一个是武则天。

后来的-孝明帝的苦心谋划-是如何发生的-河阴之变(图1)

纸终究包不住火,让女婴登基这事儿太离谱了,早就跟孝明帝串通好的尔朱荣能善罢甘休?本来尔朱荣还想让自个儿女儿朱英娥当孝明帝皇后,这下孝明帝一死,全泡汤了。他的人马都杀到黄河边了,哪能说撤就撤,索性直接打向洛阳,找胡太后讨说法。

尔朱荣在官场混了这么久,门道门儿清。现在这小女皇帝,肯定不合祖制。可就算这样,他带兵进京也没个正当理由。于是,尔朱荣先把兵马屯在河内,然后拥立长乐王元子攸当皇帝,有了这张牌,他就能名正言顺地逼宫了。

后来的-孝明帝的苦心谋划-是如何发生的-河阴之变(图1)

洛阳的守备郑季明是尔朱荣的哥们儿,所以尔朱荣大军一到洛阳城下,城门轻轻松松就拿下来了。

这时候的胡太后,早就成了孤家寡人。政治上能靠的只有那个刚出生的婴儿皇帝,军事上又调不动全国兵力,拿啥跟尔朱荣硬刚?没辙了,胡太后只能带着后宫妃嫔们去剃度出家,当尼姑去了。

北魏那会儿本来就崇佛,胡太后以为这样能躲过一劫。没想到尔朱荣根本不吃这套。同年四月十四,尔朱荣让人把胡太后和元姑娘带到河阴,直接推进黄河淹死了。除了这俩,当年跟着胡太后作威作福的那帮人也全被尔朱荣的士兵杀了。

胡太后当政那会儿,朝廷乱糟糟的,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现在罪魁祸首死了,全国上下都拍手叫好。可老百姓高兴得太早了。掌了权的尔朱荣,听了武卫将军费穆的话:“要是不杀鸡儆猴立威光,拉拢自个儿的人,恐怕大军还没过太行山,朝廷就该出乱子了。”

尔朱荣这人够狠,听这话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虽然慕容绍宗有点反对,但尔朱荣一意孤行,决定对前朝官员下死手。仗着拥立之功,他让新皇帝元子攸带着文武百官去西北行宫,说是祭拜老天,其实是把群臣都聚一块儿。然后,尔朱荣把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元略这些大大小小两千多朝官,全杀了。这些倒霉蛋的死法和胡太后一样,都被推进黄河淹死了。

这事儿,官方说死了两千多人,野史说三千多。不管咋说,这都是历史上特惨的一桩屠杀。不管是胡太后还是尔朱荣,这些北魏的当权者没一个好东西,一个个又残暴又贪婪。就算那些被淹死的“无辜”大臣,也大多是些庸碌无能、贪赃枉法的主儿。尔朱荣想用暴力换来和平,可历史早就告诉我们,暴力压根儿换不来繁荣。

《北史》评价这事说:“河阴之下,衣冠涂地,其所以得罪人神者焉。”

从尔朱荣后来的结局看,他挥刀的那一刻,就走错棋了。洛阳自北魏孝文帝迁都后,几十年发展成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阴之变后,洛阳城里乱成一锅粥,官员们纷纷逃跑,往日的繁华全没了。消息传到地方,郢州刺史元显、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荆州刺史元志这些魏宗室,直接举州投降了南梁,北魏对南朝的防线几乎全崩了。


上一篇: 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二子-在河阴之变中遇害-元悌 (广平文穆王) 下一篇:武宣王元勰嫡长子-元劭-在河阴之变中遇害 (悟空理财有望回款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