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北魏雄踞北方一百余年 (为什么没能统一欧洲)

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魏之所以没能统一天下,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北魏是...

admin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人拓跋珪搞起来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候北朝的第一个王朝。话说这北魏当年为啥没统一天下呢?其实主要就三个事儿。一是因为北魏是游牧民族搞起来的,不太会搞长江南边的水战,到了南方战斗力就掉得厉害。二是因为北魏的统治者拓跋氏,本身就是游牧出身,在南方汉人眼里不算正统,所以抵抗得特别凶。三呢,北魏前期牛的时候,南朝也不弱;等南朝稍微不行了,北魏自己也开始出乱子了。 要搞懂这事儿,还得从北魏的老底子说起。话说鲜卑族本来是游牧的,分了一堆部落,其中拓跋部在现在的黑龙江那边。东汉后期,汉朝花了老鼻子劲打垮了匈奴,北边草原空了,拓跋部就往西迁,去了更肥的漠北草原。 后来三国时代,中原自己打得热闹,对北边的控制就松了。这时候包括鲜卑拓跋部在内的好多游牧民族,开始往南挪,慢慢挨着中原边境,有的干脆被曹魏迁到内地住着。 再后来三国结束,晋朝统一了。晋朝统一后,内部又斗上了,搞出了“八王之乱”。西晋那些王爷们为了抢权力,纷纷带兵南下,北边边境就空了。好多内迁的游牧民族趁机搞事情,最后北方乱成一锅粥,西晋玩完,残皇族在南方建了东晋。 历史这就进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就在这时候,拓跋家有个叫拓跋猗卢的先祖,帮并州刺史刘昆立了大功,快完蛋的西晋封他为代公。两年后西晋灭亡,拓跋家建的代国倒是还撑着。 不过这个代国没存在多久。北方有个叫前秦的政权先起来了,几乎统一了北方。前秦统一的时候,把拓跋家的代国也给灭了。但拓跋部落没死光,选择依附前秦。 就因为拓跋家当时投靠前秦,才给拓跋氏留了点火种,后来才有复兴的机会。 不久,机会来了。前秦统一北方后,苻坚盯着南边的东晋,决定南下彻底统一。可惜最后双方一打,兵力占优的前秦反倒被东晋以弱胜强,给干败了。 这场大战,就是历史有名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后,前秦精锐打光了,压不住那些依附的部落。没多久,部落们纷纷反叛,北方又彻底分裂。拓跋氏也跟着脱离前秦,自立一国。 这次,拓跋氏来了个厉害角色,拓跋珪。十年前代国灭亡,拓跋珪尝了亡国的苦。十年后前秦突然衰落,16岁的拓跋珪召集旧部,砍了前秦派来管他们的人,重新建国。 这时候的拓跋珪,虽然年轻,但脑子好使,胆子也大。接下来的北方混战里,他对内改革,把奴隶制的国家往封建体制引;对外带兵打仗,先后干翻贺兰、铁弗、高车、柔然这些部落,和后燕、后秦并称北方最牛的割据势力。 拓跋珪的努力,打下了北魏的底子。他当了魏王,后来的北魏国号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拓跋珪早年虽然猛,北魏强起来后,他却开始固步自封,沉迷酒色,乱杀人,最后被自己儿子干掉。拓跋珪死后,长子拓跋嗣带兵进宫,干掉弟弟,登基了。 拓跋嗣还算个明君。对内改革,任用贤人;对外扩张,继续扩大北魏的地盘。他在位的时候,北魏成了北方的霸主。 就在拓跋嗣在位时,南边也出了大事儿。东晋灭亡,大将刘裕篡位,建了刘宋政权。 历史这就进了南北朝时代。 刘裕也是位能打的开国皇帝,战功赫赫。他登基后想过北伐统一天下,可惜登基两年就病死了。刘裕一死,刚建的刘宋就彻底没机会统一了。 刘裕死后没多久,北魏第二位皇帝拓跋嗣也病死了。他儿子拓跋焘继位,成了北魏第三位皇帝。 跟前两位一样,拓跋焘16岁登基,能力不输爹和爷。拓跋焘上台后,继续征战,十六年后终于扫平了整个北方。 这时候天下就剩两大巨头:北魏和刘宋。 两大巨头自然要分个高低。先动手的是南边刘宋。刘裕死后,长子刘义符即位,但这人荒淫无度,被大臣们废了,拥立刘裕另一个儿子刘义隆为帝。 刘义隆跟他哥不一样,能耐大。他即位后剪除权臣,掌握大权,然后盯着北边的北魏,想完成爹没干成的事,统一北方,甚至搞个“封狼居胥”的千古战绩。 可惜刘义隆北伐,虽然开头赢了几场,最后被拓跋焘打回去,连长江南边的大片地盘都丢了,落得个“仓皇北顾”的下场。 刘义隆的年号是元嘉,后来辛弃疾那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这段。 大战后双方互有胜负,谁也弄不死谁,只能继续南北分治。而且休战后没多久,刘义隆和拓跋焘都被刺杀,俩人死的时间隔不到一年。 刘义隆和拓跋焘的死,让北魏和刘宋各自陷入内乱。为了解决内部问题,两家只能暂时休战,统一的事儿先放一边。 这十多年里,刘宋和北魏互不打扰。北魏这边,十几年换了三个皇帝,没一个活过三十岁,朝政乱得可想而知。 直到十多年后,皇位传到拓跋宏手上。 拓跋宏五岁即位,也只活了33岁,但在位时干了大改革。他发现北魏南下老受阻,主要是因为南方汉人不认他们游牧出身,不算“正统”。于是开始汉化改革,改制度、让通婚,把北魏从游牧文明往中原王朝转。为了搞好汉化,他还给皇族改姓,从“拓跋”改成了“元”。 所以从拓跋宏开始,后来的北魏皇帝其实不姓拓跋,改姓元了。 拓跋宏在位时,南边又出幺蛾子。强大的刘宋大权旁落,被权臣萧道成篡位,建了萧齐,也就是南朝第二个朝代。 可惜南边出乱子时,拓跋宏还不到十岁,没法带兵南征。等他能领兵了,萧齐已经稳住了。后来拓跋宏虽然南征,但没成功,还染上重病死了。 拓跋宏死后,北魏依然强,能南征,但内部开始出大问题。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建的政权,北魏的国家管理制度先天就比中原王朝弱。中原王朝习惯了农耕文明的那套,管理模式更合适。北魏就算经过拓跋宏改革,缺陷还是大。 北魏开国时间越长,这些问题就越爆。比如中下层官员贪得厉害,国家机器运转不畅,还有土地兼并这老难题。老百姓活不下去,只能起义。 同时,北魏高层也开始有权臣擅权、外戚干政。拓跋宏死后三十多年,北魏换了八个皇帝,农民起义越来越多,北魏哪还有力气打南方? 另外,拓跋宏死后几年,南边又变了。萧齐宗室萧衍篡权,萧齐完蛋,萧梁开始,也就是南朝第三个朝代。但萧衍是个奇葩,虔诚佛教徒,好几次把自己卖进佛门,根本不想北伐。最后南梁内部也闹得厉害。 正因如此,北魏混乱的三十多年里,南边也没大规模北伐,北魏喘了口气。 北魏这边,农民起义越来越多,中央对地方控制不住了,东汉末年的剧本又上演了。为了平起义,北魏不得不给地方将领更多实权。这时候有个叫尔朱荣的人,靠镇压起义攒了军事实力。 尔朱荣开始盯着京城。当时京城内乱,太后把持朝政,小皇帝想夺权,太后干脆把小皇帝毒死了。 尔朱荣打着给小皇帝报仇的旗号,带兵杀向京城,拥立皇室成员元子攸为帝,攻破京城成了头号权臣。 尔朱荣后来平定各地叛乱,势力越来越大,元子攸忌惮他,被架空成傀儡。元子攸想拿回权力,趁尔朱荣进宫派人干掉了他。但尔朱荣死后,旧部又打着报仇名义杀了元子攸。 这时候北魏名义上还是个国家,内部早就四分五裂了。 元子攸死后,各地群雄自立,打尔朱荣余部,扩大势力。晋州刺史高欢先起来,带兵进洛阳清理尔朱氏余部,拥立元修为帝。但元修还是受高欢制约,跟傀儡差不多。 元修想学元子攸刺杀高欢,没机会。在高欢逼人太甚下,元修想到了另一条路——逃跑。 元修决定从洛阳逃往关中长安,投奔关中大行台宇文泰。他精心策划,逃跑成功了,进了关中。 但元修没想到,他寄予厚望的宇文泰也不是啥好人。 元修西逃后,高欢又拥立元家宗室元善见为帝。关中这边,元修一进去,宇文泰就露出了獠牙,最后干掉元修,尊元宝炬为帝。 北魏彻底分裂,双方都自称正统。后来争战二十多年,谁也没奈何谁。两强争霸变三强鼎立。后世把高欢那个魏国叫东魏,宇文泰那个叫西魏。 北魏分裂时,南边又动荡。萧梁被大将陈霸先篡权,萧梁完蛋,南陈建立,也就是南朝最后一个政权。 再后来,宇文泰和高欢相继去世,后人各自篡权。宇文家建北周,高家建北齐。二十多年后,北周灭北齐。北周皇帝宇文邕早死,外戚杨坚上位,篡权建隋朝。隋朝开国后,杨坚派大军南下,灭南陈,统一了天下。 话说回来,北魏当年为啥没统一呢?水军不行,打不过长江;南方不认他们正统,南下阻力大;后期自己内乱太多,农民起义、权臣夺权、皇帝短命,自己家都乱成一锅粥,哪还有心思统一?南朝虽然也乱,但两边都没那个力气了,统一的事儿就这么搁下了。


上一篇: 元钊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成为北魏之帝 (元钊是什么人物形象) 下一篇:北魏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朝代?最后是如何灭亡的 (北魏所处历史时期)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