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长孙无忌坚决反对魏王李泰当太子-同样是亲外甥 (为什么长孙无忌排第一)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
唐朝前期是真挺风光的,尤其是唐玄宗那会儿,开元盛世直接把唐朝推到顶峰,人口都攒到八千万左右。不过后来安史之乱一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国力就慢慢走下坡路了。咱今天不扯远的,说说贞观年间那场太子之争。太子李承乾后来谋反露馅儿被废了,他两个弟弟,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就开始盯着太子位了。

论礼法地位和政治实力,李治哪能跟他哥李泰比啊,可最后赢太子的偏偏是李治。为啥?关键就出在他舅舅——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拼了命地支持他。这就奇怪了,李泰和李治都是长孙皇后的亲儿子,长孙无忌的亲外甥,谁当太子都不影响他国舅的地位,那他为啥死活反对李泰当太子呢?
先说说李泰这边的毛病。他夺嫡的时候吧,心思全用在讨好太宗身上了,跟朝里那些大臣们处得一般般。而且啊,长孙无忌以前在宫里被长孙皇后管得挺严,李泰跟他这个舅舅就不太亲,反倒是李治,性格温和,跟舅舅更贴心。

再一个,李泰阵营里的人,大多是些文臣书生,里头不少核心人物,比如王珪、韦挺,以前都是跟着李建成的。长孙无忌跟这帮人向来不对付,互相都看对方不顺眼,怎么可能支持李泰?
说到底,长孙无忌支持李治,真不是因为多疼这个外甥,他就是想等太宗一走,自己当上首席托孤大臣,把大权攥手里。对他来说,选谁当太子,就看谁更好拿捏。当时李治在朝廷里势力小,性格又“软弱仁孝”,肯定比李泰那个“凶险”的家伙好控制。只不过啊,长孙无忌后来大概也没想到,李治真实的样子,可比李泰吓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