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宋拿下幽云十六州-会改变战略被动的局面吗 (假如宋朝很强大)
大宋终其两朝,都没有拿下幽云十六州,南宋更悲惨,连中原都丢给了金国,这是个多么痛的领悟啊,北宋的皇帝一直都想收回幽云十六州,奈何北宋军事实力儒弱,除了赵匡胤的时候军队勉强能跟辽国打上几仗,后期的时候看...
大宋两辈子都没摸到幽云十六州的边儿,南宋更惨,直接把中原都给金人端了。想想都憋屈!北宋那帮皇帝,谁不想把幽云十六州抢回来?可奈何军队太拉胯,除了老赵匡胤那会儿,军队还能跟辽人过两招,后期一看见辽国骑兵的影子,掉头就跑,比兔子还快。

北宋刚开国,拿回幽云十六州就成了基本国策,每个皇帝都把这事儿挂在嘴边。尤其是宋太祖、宋太宗,俩人都搞过大规模北伐,结果呢?奉行“以步制骑”——说白了就是战马不够!所以北伐一次次扑街。面对北方骑兵那股子冲击力,步兵为主的宋军根本扛不住,败了又败,最后宋帝国对收复北方也心灰意冷了,只能在幽云十六州南边修了好多坚固城池,硬着头皮挡北方骑兵。

那幽云十六州到底有啥魔力,让大宋这么惦记?首先位置太关键了,大概就是现在北京那片儿,有山有水有好地,那时候还是北方大粮仓。结果被后晋那个儿皇帝石敬瑭拱手送给了辽国,搞得后来北宋从出生就带着战略被动。说白了,幽云十六州就是北宋的北大门,它在长城以南,高山深谷、险关要塞加长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都在这,古代游牧民族想进中原,必经这儿,也是步兵打骑兵的主战场,这战略意义,谁也替代不了。

幽云十六州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草原骑兵最爱的作战场子。除了条黄河,再没别的险要可守。一到冬天黄河一结冰,骑兵从幽云十六州出发,几天就能杀到开封城下。北宋后来就是被这套“闪电战”搞垮的,“靖康之耻”成了华夏心里最疼的一道疤。
要是北宋真能拿下幽云十六州,那局面可就不一样了,至少能稳稳站住脚,没准儿还能反过来灭了契丹、西夏。
首先,能在幽云十六州修条超硬的战略防线。这地方本身就险要,易守难攻,高山峡谷当屏障,守住它太容易了。这样一来,就能腾出手干另一件事儿——收拾西夏。毕竟宋朝跟辽国死磕的时候,西老总总来背后捅刀子,搞两线作战太憋屈。幽云十六州一旦到手,把契丹挡在国门外,用不了多少人防守,然后集中兵力先干掉最弱的西夏。只要拿下西夏几个产马区,就能源源不断搞到优质战马,有了马又管后勤,灭了大辽还真不是梦。

其次,拿下幽云十六州,等于把辽国最重要的粮仓给端了。这地方给了辽国大片土地、大量汉人,还有比草原稳定的农耕补给。有了后勤的草原骑兵战斗力爆表,占据有利地形,进可攻退可守,成了中原汉族四百年的噩梦。要是辽国没了幽云十六州,根本没法长时间出兵。辽国除了这地方,其他地方天寒地冻,根本打不了持久战。大宋就能靠着幽云十六州,以逸待劳,对付契丹的压力小多了。
最后还有个更要命的:拿下幽云十六州,能堵住辽国偷学华夏文明的道儿。为啥这么说?辽国本是游牧民族,占了幽云十六州后,开始学中华文化,全面照搬汉唐的封建制度,解放生产力,国家越搞越强。尤其是学会了中原的权谋之术,摸清了汉族内部情况和宋廷的心理。不光武斗,文斗也不输北宋。你看女真用秦桧使反间计害死岳飞,玩得比中原人还溜。

草原民族刚冒头的时候,就得摁住他们的发展,别让他们有稳定环境偷学华夏文明的精华。不然草原南下的队伍里,就会冒出大量汉族武将和谋臣,那可就麻烦了。
不光是契丹、金国,后来的满清灭明也一样。统治华夏快三百年,不停吸收华夏文明。那时候读书人都想当官,谁管谁统治?“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只要能当官,谁上位都一样,结果满清靠着这点,统治了十倍百倍的中原人。反观元朝,就知道一味用武力,打下全世界也才几十年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