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了什么施政措施-北魏冯太后进行了哪些改革 (实行了什么施政体制)
冯太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魏文成帝拓跋濬的文明皇后也就是冯太后,她出身自北燕王室,北燕灭亡后,她以罪奴的身份进入了太武帝拓跋焘的掖庭,魏书,中记载,年十四,高宗践极,...
冯太后,就是魏文成帝拓跋濬的文明皇后,这姑娘的故事挺有意思的。她出身北燕王室,北燕那会儿灭了之后,她就以罪奴的身份进了太武帝拓跋焘的掖庭。《魏书》里说她“年十四,高宗践极,后立为皇后”。意思就是,她14岁那年,高宗拓跋濬当了皇帝,她就被立为皇后了。这姑娘进宫没几年,就从贵人升到了皇后,升得还挺快。
高宗死了之后,他儿子拓跋弘继位,就是献文帝。冯太后就开始临朝听政,跟献文帝争权夺势,争得挺凶。最后闹得献文帝才18岁,干脆把皇位让给了自己5岁的儿子拓跋宏,也就是后来的孝文帝。冯太后呢,就成了太皇太后,又临朝扶持小皇帝。
冯太后前后两次临朝听政,第一次是466年到467年,第二次从476年到她去世,整整15年。她一掌权,先花几年时间扫清政敌,把路上的绊脚石都踢开,还提拔了不少有本事的人。接着就开始大刀阔斧改革,搞了一系列施政措施。

首先,冯太后挺会纳谏的,广开言路,想找点治国的办法。她自己汉文化素养高,挺仰慕汉人推崇的尧、舜那种圣明君主,也想学着他们当个贤明的统治者。她就老下诏书,让群臣甚至老百姓大胆提意见,别藏着掖着。《魏书》里记载,好几次她都发诏书鼓励大家上书,说政策哪儿不对、哪儿需要改,尽管直说。
这么一来,不管是朝中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能随便提意见。俗话说“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底下的人往往更清楚政策哪儿有问题。这样一来,政策的毛病能快速被发现,执政者也能赶紧想办法解决,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好处。

还有,她特别重视吏治。官僚是统治的基础,北魏历代皇帝都看重这个,冯太后也继承了这传统。《魏书·高祖纪》里记载了她好多关于吏治的话,像“今牧民者,与朕共治天下也”“分遣使者考察守宰,问民疾苦”之类的。她要么亲自去考察官员,要么派使者去,特别看重官吏的治理水平。
这么一整顿监督,官吏们治理能力上来了,老百姓日子好过了,官场也干净了不少,贪污腐败少了,北魏政局更稳,社会发展更好,老百姓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王朝统治的基础更牢了。
冯太后还宽减刑罚。那时候北魏建国时间不长,统治不稳,流民、饥民多,老百姓起义不断,刑罚也挺重。冯太后觉得这不行,就开始减刑。
《魏书·刑罚志》里记载她的话:“刑法所以禁暴息奸,绝其命不在裸形。其参详旧典,务从宽仁”“民由化穆,非严刑所制,防之虽峻,陷者弥甚”。意思就是,治理百姓得靠教化,不能光靠严刑。刑法能制止暴乱,是因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是搞形式。不同情况得不同对待,治理百姓要从教化入手,按老规矩从宽处理。
还有“治因政宽,弊由网密。今候职千数,奸巧弄威,重罪受赇不列,细过吹毛而举。其一切罢之”。这里的候官,有点像后来的特务,专门干侦讯调查的。这些人可坏了,收了钱就对犯重罪的人包庇,不收钱就抓人家小过错来表功,连官吏百姓都烦他们。冯太后直接把这帮候官全撤了,只挑了几百个老实人去街上巡逻,抓打架闹事的,这下官吏百姓总算能安生过日子了。
这么一来,官僚队伍精简了,那些只晓得捞钱不干事的奸人被清除了,办案效率也高了,老百姓生活更安稳,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冯太后还特别重视农业。北魏鲜卑族以前是游牧民族,但进了中原后就开始重视农业了。从拓跋珪那会儿起,就给迁徙来的农民发耕牛,按人口分田,鼓励大家种地织布。后来历代皇帝也都抓农业,畜牧业慢慢就少了,到孝文帝时,基本就是以农业立国了。政府还下诏令鼓励生产,给牧民减徭役,让他们专心种地;对偷懒不生产的就罚;让男人耕地,女人织布;还修水田、挖水渠。
这些措施让农民干劲儿更足,农业生产上去了,老百姓日子好过了,国家经济也发展了,社会更稳定。

她自己也不贪图享乐,挺关心老百姓的。《魏书》里说,除了派人去民间问疾苦,还经常把宫女赏给没老婆的贫民或者军人。比如太和二年二月,她去汤泉,路上问百姓苦不苦,还把宫人给了没老婆的穷人。她还经常下诏减税减役,对困难家庭特别照顾。冯太后本传说她“性俭素,不好华饰”,自己不讲究,心里装着国家和百姓,想给大家谋福利。这样一来,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心也稳了,阶级矛盾缓和了,她的统治也更稳固了。
她还挺重视汉文化教育。北魏从拓跋珪开始就吸纳汉人,建太学学“五经”,冯太后自己也受汉文化影响深,就下诏封赏孔子后人,在京城建孔子庙,尊崇孔子。不光孔子,尧、舜、周文王、周武王这些汉人心中的圣人,鲜卑族也开始崇拜。后来还用儒家思想教育老百姓,跟汉族统治方式差不多,这对民族关系好,也巩固了鲜卑的统治。
北魏那会儿也学汉族的门阀政治,讲究“士庶不婚”,就是士大夫和平民不通婚。冯太后把这事儿写进了律令,成了固定制度。还禁止了同性婚和族内婚,这说明北魏在摆脱落后习俗,向更高级文明靠拢,对鲜卑族长远发展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