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报工作做得好-赵匡胤是怎么干掉李煜 (谍报工作是干什么的)
每个时代都是伴随统治与被统治的时代,常常也伴随着许多的传奇人物的出现,当然除了他们自身的故事吸引历史爱好者,其实他们与对手之间的较量也是称托出真正传奇,赵匡胤与李后主就是其中的一对传奇,赵匡胤很早就对...
历史这玩意儿,总绕不开统治与被统治的戏码,每个时代都有传奇人物,但最让人琢磨的,往往是他们和对手的过招——赵匡胤和李后主,就是一对这样的传奇。
赵匡胤那会儿,早就盯上南唐了,谍报工作做得挺早。北宋那边选了个叫江正的少年,机灵得很,让他削了发,投奔清凉寺——那寺里的法眼禅师常进宫讲经,江正只要讨得老法师欢心,就能当贴身弟子跟着进宫,南唐的虚实不就全摸清了?

李煜本来就是个俗家弟子,让小长老这么一游说,更是不得了,恨不得天天亲自侍奉佛陀。家国一时放不下,那就干脆在宫里修行呗。不光往佛教上砸钱,对佛教徒也格外开绿灯,法度上网开一面。
南唐也不是没人清醒,潘佑就是其中一个,他上奏的折子一道比一道狠。里面骂得难听:“古代桀、纣、孙皓,自己作死亡国,还被千古笑话。现在陛下您学奸臣,败乱国家,连他们都不如!臣不能跟奸臣一起伺候亡国之君,要杀要剐随您!”这是第八道奏疏了,潘佑是抱着“文死谏”的心去的。结果呢?被抓下狱,最后在狱里上吊了。这样白死的大臣一个接一个,可李煜还是没醒悟。

这边李煜刚除掉几个“不识大体”的臣子,正自得其乐;那边小长老的谍报工作可没停。他拉了个新对象,叫樊若水。这人是池州来的,科举考了好多次都没中,心里憋着一股火,跑到金陵西南的采石矶,没地方待,就住进了佛寺。一来二去,碰上了在金陵活动的小长老。小长老看他说话总带着对南唐的不满,觉得这愤青能用,就怂恿他“另谋出路”。樊若水慢慢就听懂了——哦,原来是反水啊。
南唐早就是北宋的属国了,李煜对内当皇帝,对外得自称臣,连帝号国号都改了,叫“江南国主”,“唐”字都不敢提!想当年他也是反间谍的一把好手,可现在国事乱糟糟,今非昔比了,反谍越来越难。李煜的大周后死了,赵匡胤派了个管机械的小官僚来吊丧,那家伙趾高气扬的,压根没把南唐君臣放眼里。李煜不好发作,就想搞个文学派对杀杀他的威风,结果人家早有准备,写诗讽喻什么“朝宗海浪拱星辰”、“莫教雷雨损基扃”,吓得南唐君臣一愣一愣的。

赵匡胤派使者下诏让李煜进朝,李煜装病不去。这下赵匡胤找到借口了,以“不朝”为名,发兵打南唐。李煜还抱着幻想:啥都好商量,别打啊,条件你提!赵匡胤烦了,直接吼出来:天下只能姓赵,卧榻旁边,哪容别人打呼噜?
李煜这下真是山穷水尽了。当初献军事地图,就想拖点时间,哪知道末日来得这么快。他抱着侥幸心理:要不搏一把,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这时候不得不组织抵抗了,可已经晚了——采石矶被攻下了,新任池州知州樊知古(就是叛变的樊若水)帮着宋军,没日没夜地搭浮桥。
当年樊若水测的数据派上用场了,浮桥两三天就搭好了,宋军和物资源源不断过江到江南。吴越王奉赵匡胤的命,正猛攻常州、镇江。北宋东西夹击,把金陵围得水泄不通。这下兵临城下,李煜成了瓮中之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