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对章楶的评价非常高-又是名将-章楶既是状元 (宋徽宗盖章过的字画)
章楶,貌似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名字吧,可能连这个字都很少有人知道,请记住,读jié,别看章楶现在没几个人知道,但在宋朝,人家可是风云人物,宋朝名将系列之四十七·章楶,章楶,貌似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名字吧,...
章楶,这名字听着是不是有点陌生?甚至那个“楶”字,估计很多人第一眼会读成jié?不对,是jié,得记牢了。别看他现在没啥存在感,在宋朝那会儿,可是妥妥的狠角色。
《宋朝名将系列之四十七·章楶》
章楶出身宋朝名门家里,那家境放现在妥妥的国民老公级别,不光有钱,人还长得清秀,诗词歌赋玩得溜,武功也了得,简直是老天追着喂饭吃的天才。
不过这人吧,偏不靠家里躺平,非要自己闯。结果一等就是十多年,38岁才等到考进士的机会。刚要动身,晴天霹雳——他老爹被人冤枉下大牢了!一般人早慌了,章楶倒好,掉头狂奔回家,硬生生把冤案给掰扯清楚,又马不停蹄赶去考场,硬是把卷子答完了。你猜怎么着?霸气侧漏,直接拿下状元!这操作,还有谁?!

后来一激动,随口吟了首《水龙吟》,结果又成了千古名句,这得让多少文人墨客当场尴尬到抠脚。
当官没几年,赶上王安石变法,朝廷乱得像一锅粥,章楶干脆主动申请去外地,踏实做事,还真做出了成绩,还巧妙躲开了党派斗争的坑。就这么一路升,最后做到了大宋的财政部长。

但章楶真正留名青史的,是他在战场上发明的碉堡战术。听着耳熟吧?红军反围剿用过,有人还以为是德国人的专利?其实一千多年前,章楶早就玩明白了!
元祐七年,西夏军几十万打木波镇,章楶是这儿的长官。地方偏僻,朝廷没派重兵,拿一万人怼十万人,这仗难打。但章楶压根不慌,史书里记他说的:“敌进一舍,我退一舍。敌必然谓我怯,不复备我边垒。或出其后,或伏山谷,或水中置毒,断其归路。”这战术,不就是游击战精髓嘛,把能用的招儿全用上,就是要让敌人有来无回。
他亲率大军守木波镇,摆出杀手锏——堡垒战术。防御工事一摆,西夏人头疼得很,进不来还损失惨重。西夏人想捞点好处没捞着,扭头就跑?美得他!章楶早就在他们退路的洪德城附近埋伏了重兵,西夏军没防备,稀里糊涂就被揍了一顿。靠着铁骑才杀出条血路,狂奔几十里到山崖边,寻思能喘口气了?天真!章楶带着部队又从背后杀出来,西夏人估计当时就懵了。还是在山崖边,这一通踩踏坠崖,死的人不计其数。连西夏的梁太后都差点成了他的俘虏。

这一仗,章楶把西夏人彻底打怕了,成了他们的噩梦。后来他在边境守了好多年,屡立战功,把西夏的气焰压得死死的。
宋徽宗对他评价特高:“章楶才兼文武,学富古今。赤心百为,白首一节。”可惜啊,这么牛的名将,现在知道的人却不多,只留下青史几页,让人读来忍不住叹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