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刘裕灭后秦之战的具体经过-刘裕采取了哪些行动 (刘裕灭士族)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尉刘裕率东晋军攻克长安,今西安西北,灭亡后秦的战争,此战,刘裕善择战机,部署周密,军事政治处置得当,攻长安时以偏师入武关,派...
刘裕灭后秦这仗,打的是东晋义熙十二年,也就是后秦永和元年,从416年八月一直打到次年八月。太尉刘裕带着东晋军,最后硬是打下了长安,把后秦给灭了。刘裕这仗打得挺聪明,选的时机好,部署也周密。打长安的时候,还派了偏师进武关,水军顺着渭水往西走,主力配合着水陆夹击,最后赢了。417年,后秦没了,皇帝姚泓被刘裕抓了,押到建康砍了头,那年他才30岁。下面咱们就聊聊这仗具体是怎么打的。
东晋义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416年八月十二号,刘裕从建康出发,各路大军也都按计划动了。
晋军攻取洛阳
九月,刘裕的部队到了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前锋王仲德那路军先打通了钜野泽淤塞的老河道,在东郡凉城把北魏军打了一顿,收复了凉城,接着又拿下北魏占的滑台,黄河东线算是拿下了。王镇恶、檀道济那两路前锋也打得顺手,进了秦地之后,一路都是赢的。秦将王苟生在漆丘(今河南商丘以北)向王镇恶投降了;徐州刺史姚掌在项城(今河南沈丘)向檀道济投降;后秦新蔡太守董遵死守着城不降,被檀道济攻破,杀了,然后又拿下了重镇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抓住了颍川太守姚垣和大将杨业。同时,建武将军沈林子的部队从汴水进了黄河,襄邑的董神虎带着一千多人响应晋军,沈林子就跟他一起打仓垣(今河南开封北),拿下了,后秦兖州刺史韦华也投降了。
十月,晋军进占了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荥阳(今河南荃阳东北)。王镇恶、檀道济两军会师于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后秦守洛阳的征南将军姚洸,看晋军打过来了,派人去长安求救。后秦主姚泓派越骑校尉阎生带3000骑兵、武卫将军姚益南带1万步兵去救洛阳,还让并州牧姚懿从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到陕津(今山西平陆东南)驻扎,声援一下。这时候宁朔将军赵玄跟姚洸说:“现在晋军越打越深,人心都慌了,咱们兵力又少,要是一出去打输了,大事就没了。不如把各处的兵都收拢起来,死守金墉城,晋军肯定不敢越过咱们往西走,这样咱们就能不战而胜。”
可姚洸的司马姚禹和主簿阎恢、杨虔都嫉妒赵玄,偷偷跟檀道济勾结,拼命反对赵玄的建议,还怂恿姚洸分兵防守各地。姚洸上当了,派赵玄带1000人去守柏谷坞(今河南偃师东南),广武将军石无讳去巩城(今河南巩县西南)防守。结果成皋、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都投降了晋军,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他们从成皋顺利往西走。石无钊到石关(今河南偃师西),听说晋军到了,赶紧退回洛阳;赵玄在柏谷坞跟晋军打,兵败被杀了。十月二十号,檀道济的部队打到了洛阳城下,二十二号姚洸出城投降了,抓了4000多秦军。这时候阎生和姚益南正往洛阳赶,听说洛阳丢了,也不敢再往前走了。
晋军夺取潼关
刘裕本来让前锋军打下洛阳后,等主力到了再往西打。但王镇恶他们看后秦内部乱糟糟的,潼关守军又少,当机立断不等刘裕大军到,就分两路往西走了。一路王镇恶到渑池(今河南洛宁西),派部将毛德祖打秦弘农太守尹雅,在蠡吾城(今河南洛宁西)抓住了尹雅,王镇恶的部队很快就到了潼关(今陕西潼关北)城下。另一路檀道济、沈林子从陕县(今河南陕县)北渡黄河,去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后秦河北太守薛帛逃到河东,檀道济他们打蒲阪,被守将后秦并州刺史尹昭打回去了,檀道济派别将打匈奴堡,又被秦将辅国将军姚城都打败了。
沈林子觉得蒲阪城坚兵多,不好打;王镇恶在潼关是孤军,不如南下跟王镇恶合兵打潼关,潼关一破,尹昭自然就垮了。檀道济同意,就带部队从蒲阪南下。三月份檀道济、沈林子到了潼关。姚绍带兵出来打,被檀道济、沈林子打败,斩了1000多秦军。姚绍退到定城(陕西潼关西30里),凭险守着,跟部下说:“檀道济他们兵少,孤军深入,只能守城等援兵。咱们分兵断他们粮道,就能把他们抓住。”于是派将军姚鸾截断大路,阻止晋军运粮。
姚鸾先派尹雅跟晋军在潼关南打,被晋军抓住杀了。三月初四,沈林子带精兵夜里偷袭姚鸾的军营,杀了姚鸾和几千秦军。姚绍又派姚赞屯在河边,想断晋军水运。沈林子再去打,姚赞败退回定城。这时候秦将薛帛献出河曲投降晋军,但不久晋军粮不够了,军心有点乱,全军被挡在坚城下,动不了,有人提议撤军回去。将军沈林子拔剑骂:“现在许昌、洛阳都拿下了,关中眼看就要平了,成败就看前锋了。而且主力还在后面,敌军人多气盛,现在撤也撤不安全。我发誓要带着部下把任务完成!”王镇恶他们这才稳住,派人去告诉刘裕,让他快点派援军送粮。使者见了刘裕,刘裕说北魏在黄河对岸跟着咱们走,威胁太大,不肯派兵。王镇恶他们只好亲自到弘农(今河南灵宝北)动员老百姓捐粮,才解决了缺粮的问题,军心慢慢稳了。四月,姚绍又派姚治、安鸾他们带2000人守河北的九原,想断晋军粮道,又被沈林子打败,姚治他们都被杀了,全军几乎死光。姚绍听说姚治他们死了,又气又病,吐血把兵权交给姚赞,没多久就死了。姚赞带兵偷袭沈林子,又被沈林子打败,两边就僵住了。
刘裕亲率大军于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正月离开彭城(今江苏徐州),自淮水、泗水进入清河。三月初八,刘裕让向弥带部分兵力屯在黄河渡口碻璈(今山东东阿西北),自己带大军进黄河;魏军怕晋军从北岸上岸打他们,也派几千骑兵沿着黄河北岸跟着刘裕军西走,凡是被冲到北岸的晋军人员,都被魏军杀了。刘裕好几次派兵上岸打魏军,刚一登岸,魏军就跑了。为了打退魏军的骚扰,刘裕让丁旿和朱超石带几千勇士、百辆战车,带着强弓硬箭,登上黄河北岸,摆了个“却月阵”。魏军立刻来进攻,长孙嵩带3万骑兵四面围攻晋军。晋军拼命打,魏军被射死很多,尸体堆得到处都是,魏将阿薄干被斩,魏兵败退。朱超石带胡藩、刘荣祖追击,又斩了1000多人。四月中旬,刘裕到了洛阳,为了防魏军偷袭,在洛阳停了两个月,布置后方防卫。七月,刘裕到了陕地(今河南三门峡),将军沈田子、傅弘之进了武关(今陕西商县南),后秦守将跑了,他们占了青泥。后秦派黄门侍郎姚和都带兵屯在峣柳(今陕西商县西北),阻击沈田子军。
峣关激战和攻克长安
八月,刘裕大军进至阌乡(今陕西潼关东)。刘裕担心沈田子他们兵力弱,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牵制秦军,就派沈林子去支援。这时候沈田子正准备打峣柳。后秦主姚泓本来想在潼关定城打刘裕的主力,但又怕沈田子他们偷袭他侧背,就决定先消灭沈田子,再倾全国之力打刘裕。八月,姚泓带几万骑兵突然到了青泥(峣柳附近)。沈田子听说姚泓大军来了,想趁秦军刚到,立刻打。傅弘之觉得敌众我寡,不该打。沈田子说:“打仗贵在出奇,不在人多。现在咱们兵力悬殊,不拼命就完了。要是他们包围圈结好了,咱们就跑不了了。不如趁他们刚到,营寨没扎好,先冲上去,能打胜仗。”于是决定带自己的人先打,傅弘之跟着。沈田子的部队被秦军重重包围,他激励士兵拼命打,大败秦军,斩了一万多人。姚泓带着败军退回长安。沈林子到峣柳的时候,姚泓已经走了,沈田子就和沈林子合兵追击。关中很多郡县听说姚泓兵败,偷偷投降了晋军。
八月初二,刘裕到了潼关,让朱超石当河东太守,命他和徐猗之在河北跟薛帛会合,一起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后秦平原公姚璞和姚和都打败了晋军,杀了徐猗之,朱超石逃回潼关。这时候王镇恶请求带水军从黄河进渭水,逼向长安。刘裕同意了。王镇恶出发后,正好后秦恢武将军姚难从香城(今陕西大荔东)带兵往西撤,王镇恶追着打。姚泓带兵从霸上到石桥(长安城洛门东北),接应姚难;让镇北将军姚疆和姚难合兵守泾上(今陕西高陵境),打王镇恶。王镇恶派毛德祖打,把秦军打败了,姚疆战死,姚难逃回长安。东平公姚赞听说晋军快到长安,带兵从定城退到郑城(今陕西华县)。刘裕大军也跟着逼近。后秦主姚泓看长安危急,自己还有几万兵,能打晋军,就派姚丕守渭桥(长安城北),胡翼度守石积(长安城东北),姚赞守霸东(霸水东岸),自己守逍遥园(长安城西)。八月二十三,王镇恶坐着蒙冲小船到渭桥,弃船登岸。当时渭水太急,大部分船都被冲走了。王镇恶激励部下说:“咱们家都在江南,这是长安北门,离家万里,船和衣服粮食都冲走了。现在打胜了,功名都有;败了,就回不去了,没别的路了,大家加油!”于是带头冲,打姚丕的部队。姚丕败了,姚泓带兵来救,和姚丕的败兵互相踩踏,也溃败了。姚谌等都战死,姚泓单骑逃回宫里。王镇恶的部队从平朔门(长安北门)打进长安城,姚泓和姚裕带着几百骑逃到石桥。东平公姚赞听说姚泓败了,带兵去救,士兵都跑光了。八月二十四,姚泓带着大臣到王镇恶军营投降,后秦就这么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