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原因有四-曹丕篡汉称帝后汉献帝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呢 (具体原因是什么)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汉献帝刘协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为了保住性命,汉献帝不得不把皇帝的玉玺交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汉献帝刘协宣布退位,把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那边,亲信华歆带着一帮文武大臣联名上书,让汉献帝把皇位让给曹丕。为了保命,汉献帝只能把玉玺交出去。曹丕还假模假样推辞了几下,搞了个“三让”的戏码,最后才“勉为其难”接了。接着曹丕正式篡汉,建了曹魏。魏文帝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让他封地里还能用汉的历法、穿汉的衣服,建汉家宗庙祭祀。曹丕还客气了一句:“天下的好东西,咱俩能一起享受。”那问题来了,曹丕篡汉后,汉献帝为啥不去投奔刘备呢?
先看《后汉书》记载: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从退位到死,十四年,享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八月壬申,按汉天子礼仪葬在禅陵,还设了园邑令丞。说白了,曹丕篡汉后,汉献帝一直待在曹魏的地盘上,直到去世。为啥不去投刘备甚至孙权?我觉得他看透刘备了。刘备虽然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但谁会真舍得把皇位让出来?就算汉献帝躲过魏国监视跑到益州,最好的结果也是个傀儡,搞不好小命都不保。

汉末那会儿,刘备总说自己是“汉室后裔”,要“兴复汉室”。但他给两个儿子取名刘封、刘禅,合起来“封禅”——这可是古代帝王祭天祭地的大典礼,野心藏都藏不住。一个早想当皇帝的人,怎么可能甘心给汉献帝当臣子?还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天,刘备手下劝他当汉中王,还上表汉献帝请批。但说白了,汉献帝压根没同意,刘备这汉中王是自己封的。
更关键的是,曹丕篡汉后,刘备没去打曹丕,反而在章武元年(221年)成都称帝,国号汉,就是后来的蜀汉。当了皇帝,刘备也没伐魏,转头打东吴,给关羽报仇、抢荆州。这些事汉献帝肯定知道,也能看出刘备的野心。袁术以前评价汉献帝:“聪叡,有周成之质”——意思是像周成王一样聪明。他谥号“献”,就是聪明睿智的意思。所以我觉得,汉献帝早就看穿刘备了,这是他没投奔刘备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点,要是曹丕篡汉后,刘备第一时间伐魏,那说明他真把“匡扶汉室”当回事。可他打东吴,是想抢荆州、扩实力,明显更看重自己的地盘。这种情况下,汉献帝真去投靠刘备,刘备怎么可能把江山让出来?刘协做了半辈子傀儡,被董卓、曹操、曹丕欺负过来,再去蜀汉当傀儡?就算刘备表面客气,诸葛亮、赵云、魏延这些人,能真心待他?权衡来权衡去,汉献帝就待在曹魏地盘上,直到公元234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