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赵匡胤为避免重蹈唐朝覆辙是怎么削弱地方藩镇-具体措施有哪些 (赵匡胤避讳)

宋朝立国后不久,一鼓作气,拿下了荆南和湖南,大宋的举动让周围的国家很是不寒而栗了一番,然而赵匡胤拿到荆南和湖南之后就没了动静,大宋宣传部门开足马力,向其他几个国家,主要是南唐,解释,其实真是不是咱们皇...

admin
宋朝刚立国那会儿,赵匡胤一鼓作气,就把荆南和湖南给拿下了。这动静一出来,周边国家都吓得够呛,可赵匡胤拿到地盘后反倒消停了。大宋宣传部立马开足马力,跟南唐这些国家解释:“咱皇上真不是想扩张,主要是你们自己家太乱了,咱大宋主打的就是和平发展嘛!你们对咱这么恭敬,皇上咋能对你们有想法呢?”南唐、南汉这些国家听了,半信半疑,心慢慢放回了肚子里。 那赵匡胤这时候在忙啥呢?忙着搞内政建设呗。杯酒释兵权只是开始,接下来他得对藩镇下手了。老早就跟赵普合计过怎么收拾藩镇,说白了就几招:把人事权收回来,财政统一管起来,司法再加强加强。 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可费了老大劲了。要知道,藩镇这些权力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从安史之乱后慢慢攒出来的。每条看着不合理的规矩,背后都是中央和地方斗了多少年的暗战。朝堂上那些官员,大多是现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这么一改革,风险不亚于打场仗。 赵匡胤先拿朝廷开刀,第一个遭殃的是后周留下的宰相范质。唐朝以来,宰相就是官僚体系的顶流,特权不少。比如跟皇帝议事,是有座位的,聊久了皇帝还让太监上茶——“快,给丞相兑碗热的!”这规矩五代也延续着,可到了赵匡胤这儿,开始变味了。 赵匡胤是个武将,能打、心大、还有点野蛮,多少看不起文人。比如有一次,赵普跟着他走到朱雀门下,赵匡胤盯着门匾问:“哎,朱雀后面这‘之’字是干嘛用的啊?”嗨,语助词,没啥实际意义。赵匡胤撇撇嘴:“之乎者也,能助个屁啊!”(后来《湘山野录》还记着这事:太祖问“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答“语助”,太祖笑“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他在最宠信的谋士面前都这样,对别人可想而知。加上他武将出身,信奉“能动手不吵吵”,文臣要是惹毛了他,分分钟被暴打。虽然事后他可能会道歉,但被个大黑汉按地上摩擦,肯定不好受。于是范质这些宰相开始变招了:“皇上啊,咱们当面议事太不严肃了,以后还是写奏折吧,您批完给我们,咱尽量别坐一块儿,老臣们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 在这种连唬带吓下,这群老头没多久就集体退休了。赵匡胤跟赵普一起大改政府机构,设了个转运司管地方到中央的财政,慢慢把藩镇的财权收了。之前军事改革时,中央禁军已经甩开藩镇部队几条街,节度使们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跟赵匡胤哭穷:“皇上啊,我手下这么多人,您把钱都拿走了,微臣养不活他们啊!” 哎呀呀,这不是我的好兄弟嘛!穷谁也不能穷你啊!这样,你不是养不起这些人吗?我赵匡胤最讲道理,收了你的钱就不能给你添负担,这些人从藩镇划出来,中央管!什么刑事行政,你养不起的,朕来养!结果呢,节度使们发现,钱没了,人也没了…… 这么一折腾,大宋彻底跟五代划清界限,不再是松散的军阀集合体,成了真正的中央集权王朝。实力噌噌往上涨,跟周边国家拉开差距了。 赵匡胤在忙着变强,周边国家也没闲着,只不过人家是忙着作死。 先说南唐,组织部长韩熙载同志(就是《韩熙载夜宴图》那位)坚持搞币制改革:铸铁钱代替铜钱,发大额货币——说白了,就是在大铁钱上印个“当十”,说这个顶十个用!有点经济常识的都知道,这得引发恶性通胀。没多久,富得流油的南唐,商人们得偷偷去黑市换铜钱(外汇)了。
赵匡胤为避免重蹈唐朝覆辙是怎么削弱地方藩镇-具体措施有哪些 (赵匡胤避讳)(图1)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南汉更奇葩,皇帝刘鋹是个变态,爱好群P和……造太监。没错,他坚信太监没家室会更忠心,所以南汉高级官员都得净身,考中进士就有人来“服务”,号称“留鸟不做官,做官不留鸟”。刘鋹就在几万太监包围下天天群P,国家大事交给亲信太监和国师樊胡子——国师是太监?别逗,樊胡子是女的……

后蜀就不一样了,君臣“志向远大”。远离中原战火,在孟昶带领下,国家繁荣富强(真没打错),跟中原比简直是天堂!娱乐业和奢侈品产业发达,孟昶的夜壶都是七种宝石镶的,叫“七宝壶”。他自以为占尽地利,完全不怵赵匡胤,可大宋拿下荆南湖南后,他心虚了。一害怕,干了件缺心眼的事:向北汉求援,约一起打大宋。

但孟昶没想到,信使出门左拐就投奔了大宋。赵匡胤拿到密信,高兴得差点在大殿里唱起来——孟昶啊孟昶,你可太贴心了!朕正愁找借口打你们呢,你们自己作死送上门了!


上一篇: 揭秘-盘点宋朝的几起典型女性离婚案 (zan宋) 下一篇:赵匡胤的-反间计-只用一幅画几张嘴-使得名将林仁肇死于非命 (赵匡胤反的谁)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